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謝哲青<走在夢想的路上>讀後感暨演講推坑

作者│李宣澤


謝哲青,台灣作家、電視節目WTO姐妹會主持人,
廣播節目飛碟晚餐-謝哲青時間主持人
攀岩、登山家、文史學者,也是知名旅行家與談話性節目來賓。



前言


當初買下《走在夢想的路上》這本書,是因為答應了寫憶文化的編書工作。說實話,花錢的那一刻,我是有點心不甘情不願......因為我覺得很多旅遊文學就像夜店裡的可樂加伏特加,當下讀完醺醺然,很激勵;但因為跟日常生活脫節太大,所以也沒什麼感覺,也很難延續出什麼行動。

更別說很多所謂的「旅遊文學」,只是漂亮的圖片加上千篇一律的陳腔濫調,閱讀它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在「翻」書還比較貼切。

可翻開謝哲青先生這本《走在夢想的路上》,才看第一章,我就知道我被打臉了,臉腫得比豬頭還大。因為哲青的文字不但不像廉價飲料,反而像我在北京頤和安縵喝到的上等綠茶,韻味無窮。文章雖從旅遊開頭,卻能不斷地以生命故事、哲理層層疊疊,交互穿插卻不顯突兀。

這種文體使得這壺茶很特別,不只是回甘,還回苦、回澀、回酸。如果你曾經喝過一碗茶,能讓你回憶起已過世的小時候的爺爺的笑靨,那種喜悅參雜淡淡悲傷的感覺,約莫就是讀哲青這本書感覺。





「哲」學「青」年給我的省思


我個人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這句話警世意味好濃:

「我們都對旅行懷抱過多的期待憧憬,總以為在路上,會想通些什麼,回來之後,馬上擁抱全新的人生,以為可以海闊天空,自由自在......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旅行的重點之一,在於返回之後,如何面對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蛻化成長。」

── 《走在夢想的路上 p.45》

這讓我想到近來很夯也頗受爭議的「打工度假」。雖然多數企業主都認為這樣的「Gap Year」對履歷有害無益,但每年仍有為數眾多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前往澳洲淘金。為什麼?只因為想存到第一桶金嗎?

還是,有可能,有些人士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想先脫離既有的生活環境,「看看會不會啟發些什麼不一樣的靈感?」

我個人沒有參與過打工度假,所以不能多下評論。但以我自己這 14 個月的
Gap Year 經驗,我可以肯定的是:「當沒有人為你排行程之後,反而得努力、自律才能持續往一個分向前進」。

是啊,社會給了我們很多規範跟必須 ── 必須考大學、必須準時畢業、必須盡快找到好工作......同時也給了遵守必須的人一些如薪水般「回報」,即使那種回報我們可能覺得根本不夠 不屑。但如果我們不想要遵守這些教條,我們想要逃、想要脫離,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 Gap,那就得學習規範自己,給自己設定方向然後持續前進,不然講白了只是在浪費生命。


漫無目的的迷航,有時候比原地踏步還可怕。



舉我的例子而言,我去年六月結束實習,今年八月才要進醫院工作。這段時間雖說不是典型的「旅行」,但若把人生長河當作一次 Journey,我想道理是能互通的。試想,如果我開心地拿 14 個月吃喝玩樂,也是很快就過去了;但我的生涯規畫呢?對於健保下醫界的隱憂?對於財務保障的不確定性?這些我終究得面對啊!不會因為我暫時脫離了生活、就業的常規而灰飛煙滅。

如果我沒能用這 14 個月預先準備,之後進了醫院、當了住院醫師,我很清楚這些問題只會像雪山上滾下的雪球,越滾越大、越滾越急,而那時候的我,只有不到現在 1/10 的時間能夠思考......。就像社會上有一小部分人工作上遇到困難、挫折,就以旅行之名行「逃避」之實。

偶一為之尚可,但騙自己騙久了,就信以為真了。

我不敢騙自己,我也害怕因為當下時間的充裕而忘了現實的殘酷。所以,我選擇砸錢上課,選擇持續學習,選擇挑戰極限自辦講座。學習哲青的精神,即使當下茫然,也一直在尋找各種可能的人生方向。

「你不一定知道你要什麼,但一定要知道不要什麼」哲青爸爸說。




貴人不假自得,除非我們是個咖


你是什麼樣的人,決定你能認識什麼人。


在《走在夢想的路上》書中,哲青提到也他從領隊、作家,到上節目到現在主持電台,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寶傑、小燕姐)。

這讓我想到,我也真很幸運,透過老師們的交互推薦以及同學們的口耳相傳,我在這 14 個月中幾乎很少「踩到地雷」,而當自己要辦講座時,也和哲青一樣,受到很多人的直接幫助與支持(推坑我辦公開場的楊斯棓醫師、指導我怎麼訂價跟行銷的馬可欣和周震宇老師)。

當然,還有每次都幫我救火的,澄意文創的翊安好麻吉。以及這次舉辦演講筆記實戰講座公益場,願意挺身而出的義工團隊們。因為,我是個舞台型人物,上台我就人來瘋,但人後的行政事務......我真的寧可花錢外包啊 XDDD 。

但為什麼哲青能夠受到前輩們的提攜?甚至在主持生涯不到一年時就受到青睞接任《飛碟晚餐》主持人?我想,源自於他在少年時不斷嘗試所累積的閱歷,才讓他在貴人的眼中「特別不一樣」。

在《走在夢想的路上》最後一面,哲青寫下這段文字:

「年輕時做的任何決定,都是讓你人生慢慢就定位,我們都在一點一滴形塑自己的未來。」
── 《走在夢想的路上》 p.285


「形塑」二字,亦深得我心。我曾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半戲謔地寫下「 大叔已然定型,鮮肉可能無限」這個標題,闡釋年輕小夥子雖然什麼都沒有,但優勢是還有很大的改變空間。講得白話些,我們每天做的小小決定,對未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這也造成了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很早成功,有些人卻一輩子「懷才不遇」。也許我們可以把這些成功歸因於「人脈」關係和「貴人」提攜,但:

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貴要特別關注「他」?
如果哲青不是個「咖」,小燕姐、寶傑憑什麼要再拉他一把?

如果客觀審視哲青的童年,不會有多少教育專家把他當作「潛力股」吧?但他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他是塊料,就算暫時找不到方向也不持續嘗試。因此即使不善言辭,也漸漸在社會上嶄露頭角。

貴人無所不在,但前提是:我們認真形塑自己。




真的好想認識他......


回到這本書,其實看完第一章,就很想認識這個愛爬山愛思考又多觸角的奇葩。但說實在,自己一不屬於旅遊界,寫的文章也不算文青類 就是自己文筆太淺不夠有深度的意思 ,根本不知道怎麼製造機會。幸好,昨天晚上習慣性地點入《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部落格時,竟然發現在我這段歲月中不斷啟發我的兩位老師(張國洋 Joe姚詩豪 Byran),在 7 月 21 日星期二的晚上,把謝哲青請到了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做演講!

而演講主題更是一句戳心 ── 叫做《做你自己的人生嚮導》。


 《大人的小故事》謝哲青:做你自己的人生嚮導



有些人可能有發現,當朋友問我問題時,我常常先推薦某本書或演講,之後才會說我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為什麼呢?一來因為我還太嫩、太淺,難免出錯或引導不善;

二來,「台大醫科畢業生」的身分,有時難免讓人覺得「是他天資比較好,我們做不到」,所以我普遍鼓勵大家先自己體驗我曾經體驗過的美好,之後再一起來討論心得。

因此,這一次,我想要再和大家推薦這場活動。我們可一起去聽聽看,這個出身藍領家庭、從小令父母失望、患有學習障礙,又叛逆的的孩子。如何選擇透過旅行、閱讀來尋覓自己的熱情,並經由不同的職場歷練,終於找到自己的天賦與人生定位。

雖然醫院上任迫在眉睫,但我還是把時間排開了,在凌晨一點報了名。希望大家能陪我一起去,如果你有買書,也記得帶著簽名和問問題喔!






報名《做你自己的人生嚮導》請點我 →  我要報名 

或者按 讚 、 分享 給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