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hoto credit: DNA Web Team |
因為六年前對《Stand by me》的高評價,我趕上首映日看了第二集。原本看有些人試映會評價說「必哭」、「比第一集更感人」、「衛生紙不夠用」,叛逆的我還想說「你們說會哭?我偏偏不哭」。沒想到,看了前 2/3 沒事,最後 20 分鐘我還是淚崩了 —— 甚至看完工作人員名單還暫時沒辦法講話,直到丟了爆米花、上完廁所眼睛都還紅紅的。
![]() |
Photo credit: DNA Web Team |
![]() |
改良後的 SOAP 紀錄法 我們將 S、O 合併紀錄,而不同 Active problem 的 Assessment 和 Plan 也都在欄位上整併,但兩者不同的是:Assessment 在欄位內仍按照 Active problem 分列,而 Plan 裡我們採用計畫的類別區分,而不是根據 Active problem 區分。 |
「一份病歷我寫完 Plan 就要收尾了」
就是因為「每寫完一個問題就要再來一次 SOAP」會讓人有種在做重複的事情、得不斷從頭來過的感覺。因此即使院方反覆宣導,住院醫師依舊半途而廢。這不是大家懶,而是這種要求違反人性;即使堅持下來,時間久了也難免服膺於想要減少 Problem 的衝動,最後導致在一個問題裡面寫一堆 Assessment,或者因為 Problem 太多、太雜而更新不及,導致 Plan 跟最原先設定的 Problem 完全對不上的窘境。
那怎麼辦呢?我們要改良他。一樣是 SOAP 架構,我們將 S、O 合併紀錄,而不同 Active problem 的 Assessment 和 Plan 也都在欄位上整併,但兩者不同的是:Assessment 在欄位內仍按照 Active problem 分列,而 Plan 裡我們採用計畫的類別區分,而不是根據 Active problem 區分。改良後,Active problem 在整份病歷的頭、Assessment 和 Plan 穩穩地坐在病歷的尾,根據「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在頭尾」的原理,讀者只要讀取病歷的的前、後,就能夠很快地掌握病人的現況,而書寫者也能夠在寫完 Plan 之後將病歷成功收尾,這種作法對書寫者和閱讀者都有好處。
病歷寫作的中心思想,是讓我們對病人每一個問題有「評估分析」及「處置計畫」,書寫能幫我們理清思路,在忙碌一天後回顧病人時,釐清目前的進度、以及重新思考接下來到底要做什麼,進而使值班、接班者能更快進入狀況。所以,怎樣算一個合格的 Plan?我們可以這樣自問:
The plan is what the health care provider will do to treat the patient's concerns—such as ordering further labs, radiological work up, referrals given, procedures performed, medications given and education provided....... A note of what was discussed or advised with the patient as well as timings for further review or follow-up are generally included. Often, the Assessment and Plan sections are grouped together.
-Ball, Jane; Dains, Joyce E.; Flynn, John A.; Solomon, Barry S.; Stewart, Rosalyn W. (2019) [1987]. Seidel's guide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an interprofessional approach (9th ed.).
這是一個改編自某加護病房 65 歲男性病人真實案例的病歷,考量版面,Subjective 和 Objective 暫時略過。
這個案例中的 Plan 至少有兩大問題:「Assessment 和 Plan 混雜,導致兩者篇幅不成比」,以及「不夠具體」。當然,這個案例的 Assessment 書寫方式也有很大的問題,而且有些 Assessment 後面根本沒有治療計畫,或者根本沒有評估,只是將 Active、 Inactive problem 和 Underlying condition 並列。但為了篇幅,有關 Assessment 應該怎麼寫請參考這篇文章,我們先聚焦在 Plan 的問題。
即使不細看,我們也很容易發現這篇 Progress note 的 Assessment 和 Plan 篇幅完全不成比 —— 這太奇怪了!理論上我們針對一個 active problem 做出評估之後,針對這個問題制定出一、兩個診斷計畫加上一、兩個治療計畫應該是很合理的吧?怎麼反而 Assessment 篇幅比 Plan 大這麼多?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發現是因為醫師錯誤地將客觀資訊(Objective)、Assessment、Plan 都條列式地混在 Assessment 裡面,導致 Assessment 夾雜過多不必要資訊,變得「虛胖」,而因為將部分治療計畫寫在 Assessment 欄位,使得 Plan 欄位沒東西可以寫。
評估就是評估,是針對病況的主觀判斷;而計畫就是計畫,是針對病況做完評估之後決定下一步具體要做什麼,兩者不應混淆。評估較著重大方向,所以最多提到治療「方針」,但計畫裡面要寫出可執行的具體步驟,就像:
週末天氣應該會不錯,我們出去走走吧
這是評估和方針;
好啊,那我們星期天早上十點搭公車去陽明山健行吧
![]() |
見晴懷古步道│全球第 28 名漂亮的小路,不是浪得虛名啊! |
見晴懷古步道現場的殘雪 |
因著 Gloria 的隨口一句的話,在台北市區實在不怎麼開車的我們決定報名 KKDAY 的太平山一日遊團體包車行程,看看老天爺賞不賞臉給我們一點雪玩玩。
其實想去太平山想去很久了,但卡在交通問題麻煩一直沒有成行。先講結論──「白色的覆蓋物」還有,但那準確來說不能算是雪,而是已經凝結成的碎冰,敲一敲鏟、起來還是可以堆個小雪人的,覆蓋在山坡上也確實有點銀白國度的 fu,但和一個禮拜前那樣一片壯闊的雪景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不過整體而言還是讓我覺得挺新鮮的。因此,趁著記憶還在,我來把針對這次行程本身、衣著、以及攝影器材準備的心得分享一下,給後續想走這個方式上山的朋友一點參考。
作者:李宣澤
2021 年的第一天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天 ── 因為我這個杏園牛肉飯可以一吃吃五年不用換午餐的摩羯男,要和 Gloria 再度來米其林餐廳「摘星」了!這家渥達尼斯磨坊(MOLINO DE URDÁNIZ) 本店座落於西班牙巴斯克山谷地區,是一家已經連續 14 年拿到米其林認證,甚至從 2019 年到今天都連續拿到西班牙米其林二星的高級餐廳 ── 而他唯一的海外分店就在台北,超級幸運。
根據官網描述,Molino de Urdániz 的料理揉合了西班牙料理的豐富和法國料理的細膩,並且適度配合台灣人的口味進行調整之後,目標是「將美學化入廚藝,營造出華麗又紮實的味蕾饗宴和美不勝收的視覺表現」,而他們的努力也在開幕後立刻就獲得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 2020 年度一星肯定,可以說是在服膺傳統和融入當地兩者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今天我和 Gloria 享用的是他們的午間套餐,一共 10 加 1 道菜(兩份甜點)並另有飲品和小點心。以下分數都是個人的主觀印象,實際感受以親自體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