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病人發燒要問診?感染症(Infection)分類速記口訣,考 OSCE 必讀




作者:李宣澤(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


讀抗生素,常常要從細菌的種類和感染部位學起,但每次要把常見感染部位背起來的時候,都會看到類似下方這張讓人眼花撩亂的圖表⋯⋯



落東落西嗎?我也是。所以我發明了一個 14 字口訣:

「三道三層一個腦,洞洞好多真傷心

這口訣可以納入常見至少 90% 以上的常見感染部位,對於處理住院病人堪用有餘。但到底是是什麼意思呢?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MY HEART FAILS」記不住?試試中文+漫畫版的心臟衰竭急性惡化口訣吧!



作者:萬芳醫院內科部 李宣澤





創作緣由:有些口訣,實在記不住⋯⋯


「MY HEART FAILS」一直是學長姊教育我們用來記憶心臟衰竭急性惡化因子的口訣,理論上這個能直接讓人聯想到心臟衰竭的口訣應該不會太難記才是,但我發現實際應用時還是很卡:

原因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重障礙:


  1. 第一重: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要從單一的英文單字聯想到辭彙,需要記憶力
  2. 第二重:記住第一個字母不代表有用,因為可聯想的詞語眾多。例如:E 可以代表 Electrolyte imbalance,但也可能是 Encephalopathy、Endotracheal tube intubation,甚至 Epilepsy ‧一旦多背幾個類似的口訣,就很容易搞混了
  3. 第三重:這個口訣可以幫助我們想像到「心衰竭」,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畫面(情境)幫助記憶了。導致 MYocardial infarction、Hypertension、Electrolyte imbalance ⋯⋯等項目終歸只能流於死背,造就第三重障礙。

要突破這三重困境,我覺得要從我們的母語(中文)重新出發,並且建立情境和故事,最好每個項目都在這個故事中有角色,這樣一旦把故事記住,項目也就記清楚了。


所以,改良後的口訣是什麼呢?

老奶奶不乖,心衰入院頻率太高
水電工嘆「甲賽」,
伸伸懶腰繼續幹。

至於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看看。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好文轉譯】住院醫師教學心法:當對象不再是小孩子,我們該如何調整教學方式?(What Do We Know About Adult Learners?)  

圖片來源:https://resident360.nejm.org/content_items/1969

前言:好的老師不會是 PPT 做最好、最能口若懸河、最幽默風趣吸引注意力的,而是能夠啟發學生好奇心、創造舒適學習環境,以及知道什麼時候該支援、什麼時候該放手的老師。所以,當我們自己變成老師,也要記得學生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學習感受。
 
具體而言,要想達到以上三個效果,有以下三點建議——連結經驗、鼓勵參與、營造環境: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病歷寫作】SOAP 法:Progress Note 的 Goal 書寫教學(含範例)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 李宣澤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by 史蒂芬・柯维
目標管理的最大好處是,它使管理者能夠控制他們自己的成績。這種自我控制可以成為更強烈的動力,推動他盡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 巴納德



每個病人住院,我們都該設定他在這次住院中要達成的治療目標(Goal);唯有這樣,我們才知道什麼時候該讓病人出院。


Goal 要怎麼設定呢?我們先來看一種常見的錯誤示範:假設一個 NSTEMI 合併心臟衰竭、休克的病人住院,治療目標設定成:


  1. weaning ventilator
  2. keep vital sign stable
  3. Treat NSTEMI


覺得這個目標怎麼樣?

應該很籠統吧!vital sign stable,什麼叫vital sign stable ? 如果說是 normal range,那如果病人本來跳心房顫動呢?再來,「Treat NSTEMI」?心肌梗塞吃藥理論上是要吃一輩子的,那怎樣算是「Treat」呢?上述三者,除了 weaning ventilator 有一很明確的切點可以作為判斷依據之外,另外兩個頂多算是治療方針,但絕對不是「目標」。

很可惜地,許多人的 Progress Note 都充滿這種「無法執行的目標」。

換一個情境,從體溫來看,肺炎(pneumonia)住院的病人,常常被設定一個目標是「no fever」。好,即使發燒有很明確的「體溫超過 38.3 攝氏度」的共識,但如果「no fever 一天」夠嗎?兩天呢?如果退燒之後又燒起來,算不算「no fever」

細問幾番,我們很快可以發現這樣設定目標是行不通的,我們得重新思考才行。但 Goal 的重要性在哪?太重要了!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判斷病人可不可以出院。

我在萬芳第一個月的時候跟的是胸腔科醫師,當時就注意到一件很有趣的事,過去我從見、實習乃至 PGY ,基本都在按照主治醫師的 order 做事 —— 主治說出院,我們就今辦明出;主治醫師說再觀察一天,我們就 Hold 出院 ——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

主治醫師是怎麼判定這個病人能不能出院的?他的標準是什麼?

就像工廠出貨,是怎麼判斷這貨物有沒有符合 iso 9001的標準可以出貨;如果將病人視為一一個一個有「專案」,而每個專案都有自己要達成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把工商業常用的設定目標的「SMART」法則,套用在我們治病救人上了。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病歷寫作】SOAP 法:Progress Note 的 Objective 書寫教學(含範例)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 李宣澤


前言:SOAP 法中,Objective 的精神?



引用 Jacobs Lee (2009). "Interview with Lawrence Weed, MD—The Father of the Problem-Oriented Medical Record Looks Ahead" 的說明,SOAP法中的「Objective」應該紀錄的內容為:

......includes information that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observes or measures from the patient's current presentation, including 1) Vital signs and measurements, such as weight. 2) Findings from physical examinations, including basic systems of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the affected systems,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other systems, pertinent normal findings and abnormalities. and 3) Results from laboratory and other diagnostic tests already completed.

換句話說,就是要將我們評估病人的四大面向 ──

  1. 病史詢問(History)
  2. 理學檢查(PE)
  3. 實驗報告(Lab)
  4. 影像學及其他檢查(Image and other exams)

後三項「相對客觀」的檢查結果清晰、有條理、有邏輯地呈現出來,作為評估當前問題(Active problem)的有效證據,最終幫助我們制定診斷、治療計畫。

可惜,臨床上我們常常看到醫師在書寫  Objective 時,只是例行性地貼上當天的生命徵象、帶入前一天的理學檢查結果,最後貼上雜亂無章的實驗室報告,例如:

呼吸:24 次/分鐘 , 血壓:148/51 mmHg , SPO2:100 % , 脈搏:102 次/分鐘 , 疼痛:(0)面部表情安適|(0)無身體動作|(0)對於評估者的被動運動沒有阻力|(0)有呼吸器-呼吸器沒有alarm、呼吸器運作順利
GCS: E3V2M5 drowsy, and disoriented.
General-looking: ill looking
HEENT: mildly injected throat, ear drum intact, hoarseness
Heart: no murmur, regular heart beat
Chest : bilateral coarse breathing sound
Abdomen: flat and soft, hypoactive bowel sound
Extremitis: warm, freely movable
urinary incontinence
2017/08/29 16:23=174 mg/dl , 2017/08/29 10:24=218 mg/dl , 2017/08/29 07:09=187 mg/dl , 2017/08/28 20:30=317 mg/dl , 2017/08/28 16:27=212 mg/dl 

須知像這樣的 Objective,對於佐證我們去評估 Active problem 幾乎毫無幫助,而閱讀/接班者也很容易讀得一頭霧水,就像流水帳的日記一樣 ── 而通常這樣書寫 Objective 的醫師,我們會發現,他會自己覺得真正「關鍵的證據」填寫在 Assessment 欄位處,結果就是 Assessment 處滿滿滿,而 Objective 每天都在重複沒辦法給出有用資訊的生命徵象和 PE。

我個人非常非常非常反對這樣書寫,因為 Objective (客觀的檢查報告)、 Assessment (主觀的對問題的評估)不分清楚,很容易在閱讀者腦中造成資訊類別的混亂,降低理解效率。因此,本篇文章將分享我個人遵循 SOAP 精神,在 Progress note 中將  Objective 分為「三大區塊」的病歷寫作方法:

  1. 獨立項目區
    • 生命徵象
    • 特殊報告
    • 特殊藥物
  2. 時序進展區
  3. 檢驗表格區


接下來,將針對三個區塊分項說明。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自己查房,到床邊忘東忘西?五字訣「醫生管吃藥」,評估病人有邏輯!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 李宣澤 (last updated:170717)


首先,要謝謝大家對【Clerk 在病房要幹嘛?】一文的支持、轉貼,讓原本很多我接觸不到的、非北萬雙體系的學弟妹也能夠看到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推出 18 小時之後的今天,我收到了一封私訊,他問了一個相信是很多人看完文章共同的疑惑,所以特別貼上來再跟大家討論討論。

問題是這樣的:

我知道自己先看過病人很重要,但我常常到了 Bedside 不知道要問什麼,跟病人、家屬閒聊了二十多分鐘也沒抓到重點,要怎麼改善呢?

隨著我們經驗越來越豐富,自然能夠用越來越少的問題得到足夠的資訊;但剛進醫院時,難免有「書讀很多但不知道怎麼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連結困境」,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套類似檢查清單(Checklist)的機制,來幫我們「掃描」病人的基本狀態。

換句話說,作為新人,我們應該先求「不漏」再求「效率」。

但這張清單太長也不行,畢竟每天拿一張 A4 給病人重新問一次 Review of System 也是滿怪的,家屬可能會以為我們不懂得查電子病歷,或者在做身家調查哩!經過搜尋過去一年半的臨床筆記加上修訂,我把床邊評估的各個項目簡化成一個符合臨床畫面,好用好記的五字口訣 ——


醫 生 管 吃 藥


很好記吧!醫生本來就要管病人吃不吃藥,所以口訣本身很容易聯想回來。但這五個字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呢?我們一個一個來研究: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Clerk 在病房要幹嘛?一張表格「三個方向+目標」,今天起從「路障」變贏家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 李宣澤



設計理念:拒絕當路障!!!



今天我想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張表格:一張具體分享 Clerk / Intern 在病房每天力行要做些什麼事情的清單。

誠如一位優秀的學弟在臉書上提到

Clerk / Intern 因為臨床經驗不足,加上知識還沒有整合起來,所以每天光是要搞懂學長姐在講些什麼,在做些什麼,就已經很吃力,遑論還要自己去對病人作出評估

這是個很殘酷的現實,也是很多住院醫師認為既然 Clerk / Intern 沒辦法成為「即戰力」,乾脆放他們輕鬆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但最後一邊忙死一邊沒學到,造成雙輸。所以我認為,在Clerk / Intern 這個階段,一定要搞清楚來病房最基礎該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後從完成這些基礎任務之後再往後延伸,就像先打完木人才能敲史萊姆一樣。

因此,這張表格旨在提供 Clerk / Intern 一個每日行程的方針。你可以在文末找到連結,直接下載夾在版夾裡每日檢視,或者根據自己的習慣跟期待略作修改。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病歷寫作】沒動力寫病歷?真正的問題在「為什麼」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 李宣澤



在談「為什麼要寫病歷」這個看似廢話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聊聊病歷寫作教育。

為什麼要從教育談起?因為就我的觀察,現有的病歷寫作教育很少對醫學生/住院醫師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也是造成我們缺乏動力把病歷寫好的遠因。大多數人都是:

學生時期配合醫院的政策上課(然後下了課就忘光,因為根本還沒開始寫)

進醫院被指派病人,勉強照著學長姐的寫法依樣畫葫蘆(看跟誰就學誰)

有了學弟妹,又把東拼西湊來的成果匆促灌給 Clerk 和 Intern(工作太忙)

結果就是:病歷寫作的學習嚴重碎片化,每位醫師都各行其道,而國外行之有年,歷經驗證的 POMR、SOAP,最後只成了掉落在湍流中的一片綠葉,被沖走後一點痕跡都沒留下。這真的很可惜。

【病歷寫作】SOAP 法:Progress Note 的 Assessment 書寫教學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 李宣澤

Assessment,個人認為這是 Progress Note 中寫法最混亂的一塊。

不知道為什麼,看過這麼多學弟妹的病例,發現這個步驟常常是大家不知道怎麼寫,以至於寫法最千奇百怪的:

有人把他當做放診斷的地方(但也僅僅寫了診斷);

有人把對於這個診斷目前做過的所有事情細菌培養有什麼結果、抗生素從哪一天達到哪一天、照會醫師有什麼建議全部記錄在這裡,結果讓後面的 plan 不知道要寫什麼;

最明顯的錯誤,這應該是最前方定義的 problem 跟此處的 assessment 講的完全是不同一件 ── 通常發生在入院時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但後來沒有把新增的問題補上去,例如病人入院時是拉肚子,後來變成泌尿道感染,造成整份病歷邏輯上的前後不一致,「有頭沒尾」。

諸如以上各種情況,都導致病程紀錄沒有辦法發揮很好的交班效果,更增加我們在寫每週、每月總結的工作量。

所以, Assessment 到底該怎麼寫 ── 或者,換個問法,我們應該怎樣去 Assess(評估)一個病人?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

Assessment 和 Diagnosis 之間有什麼差別?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今天起五點準時下班?你需要「行動導向的病房筆記術」(Action-oriented note taking on ward round)





作者:李宣澤(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更新紀錄:170914 20:12 更新「用印表機讓用過的表單煥然一新」(Q&A 區 A3)


首先,感謝電腦玩物站長異塵行者(Esor)對於筆記術的鑽研,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這篇文章的誕生,再次感謝。



前言:為什麼要學「行動導向的病房筆記術」?


在學筆記之前,我們應該先自問一個問題 —— 怎樣算合格/安全的住院醫師?

統合各家說法以及前輩的經驗,至少有以下四個步驟:

1. 記得並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by order)

2. 主動發現問題並且向上級回報

3. 主動發現問題、處理並積極追蹤

4. 主動發現問題、處理並積極追蹤,並將這過程中跳出的問題、思考作為學習的題材,促進自我成長

  
但跨過這四個階段時,根據經驗的多寡,常遇到以下這些問題:

1. 主治醫師交代的事情丟三落四,或者記下來但提取沒有章法,浪費時間

2. 每天把工作希哩呼嚕處理完一通之後(像打地鼠一樣)因為沒有留下「麵包屑」,回頭來看也不知道自己哪裡需要改善,結果總是等待主治醫師或上級提醒,落於被動

3 主動發現問題,也做出了處理,但卻沒有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後需要追蹤,造成檢驗或檢查開了但沒有人去看,之後突然才有機會想起來

例如:看到低血鈉想起來要驗尿鈉,但因為不是馬上開馬上留到,隔天就忘記了;如果病人的血那後續也恢復正常之後,追蹤的「引子」就更沒有了,造成人力以及醫療資源的浪費
  
要想在忙碌的工作當中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我們需要一套有效的「行動導向」的筆記技術:不只是將上級醫師交代的事情還有最近的病人資料了「記下來」而已,還要讓這份行動筆記隨著病人的進展來迭代和進化,完成商業上的「PDCA循環」,這樣才能夠在有效地隨時掌握病人的現況,並且知道下一步要幹什麼,不管在寫病歷、交班都會順利很多。
 
那,這一份筆記必須要有什麼樣的架構呢?跟一般常用的、直接印出來就可以抄抄寫寫的病人清單有什麼不同呢?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方冠傑)




打開電腦定下心,整理自己的思緒回想今天的上課情形後,今天的課真的很超值呢!宣澤除了把作醫學簡報跟一般商業簡報的差異點出來,更因為醫學的簡報資料很多,但是我們的時間很有限所以他直接點出解決之道:

醫學簡報實戰講座心得(陳淳)



這次非常感謝李宣澤學長無私地分享,讓我學到很多關於醫學簡報製作的技巧。

首先,李宣澤學長簡明扼要的提出製作醫學簡報時常碰見的困難,無論是處理過於龐大的數據資料、難以避免落於文字敘述的窠臼、無法跳脫傳統思維禁錮簡報的呈現方式等等,都是我這個剛學習報病歷或論文的見習醫學生所面臨到的難題,即使在晨會上看見簡報做得不錯的範例,也因為不懂其中的技巧而難以活用,因此始終無法做出令自己覺得清晰、精簡的醫學簡報。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胡凱君



作者:胡凱君(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5/7 是考完 OSCE 國考的隔天下午,是個風和日麗適合出遊的好日子,不過, 就在幾周前,無意間手機滑到宣澤學長的簡報課程,當下,理性和感性都猛烈驅使著我送出報名清單,呼,報名成功,還好,沒有額滿!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學長,記 Tazocin 知道怎麼開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記學名 Piperacillin-Tazobactam?很長欸⋯⋯




作者:李宣澤
     
其實一直想談這個問題,恰好最近萬芳換了一批新的實習醫師,我想是時候了。
  
我覺得這個選擇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畢竟很多主治醫師也都是記商品名多於學名;但就個人經驗顯示,無論是對個人學習、知識傳承,優先記學名而非商品名,其實是更有效率的策略,所以格外推薦剛進醫院的年輕醫師考慮採納。以下是我的三個理由,歡迎大家討論: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月薪嬌妻】心得速記



.
面對可能的失敗,逃避是沒有用的,而且就算準備充分也不可能保證成功,一定會有 plan 不到的地方,所以要 planning ( Joe 的教導)。
.
真實表達內心的感受,有時比刻意的甜言蜜語更感動人。

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京阪自由行首推景點(3):伏見稻荷大社



如果綿延不絕的獻燈是我推薦鞍馬寺和貴船神社的主因,那一座一座又一座數都數不完,紅黑對比強烈密密麻麻的絕景「千本鳥居」,當然讓我狂推伏見稻荷大社。


在離開台北之前,我就對這個景點無比期待,到了現場更驚豔於整個神社的規模之大──原本還以為千本鳥居只是進入一個正殿之前的「小裝置」,了不起就跟一個小隧道也差不多,拍拍照也就可以撤了;沒想到,橘紅黑腳的鳥居從山腳一路延伸到山頂(看來日本人在「捐獻」這件事情上真的很熱衷),大小更是從兩、三公尺高到四、五公尺都有,其壯觀用文字真的很難盡述,一定要在現場才能體會其震撼。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京阪自由行首推景點(1):鞍馬寺 ─ 貴船神社

如果這次自助只能推薦一個景點,而推薦對象又是能走能跑的年輕人,我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不把鞍馬 ─ 貴船這條路線牌在第一名。
 

漂亮的獻燈與綠蔭形成的對比就不用贅述了,每一本旅遊書都有分享,但推薦的要點還包括: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晨起散步小遇險,直把京都作台北

今天早上差點沒被自己嚇死,果然自助旅行就是不斷突破舒適圈的過程。
 
說來很好笑,昨天晚上先是喝了一杯抹茶,然後一直想事情,明明12點在塌塌米上躺平,硬是折騰了半個小時才睡著。然後,想要玩夠本的「大叔心態」讓我又在 5:22 自動醒來——連七點的鬧鐘都還沒響。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新手買單眼相機,要有 Wifi 功能的三個理由



今年(2017)一月第一次踏入單眼相機的世界時,其實沒想到 WIfi 功能有多麽必要;但這四個月和 750D 的相處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沒他真的不行(難怪 Canon 出的新機種都有內建,而且把按鈕越改越明顯),而這也間接影響了我要升級全幅機時,放棄接收朋友的二手 5D3。

所以 Wifi 對新手攝影師有什麼好處呢?我認為,主要在便於「分享」、「修圖」和「備份」三點。




Wifi 功能,照片分享好迅速

家族大合照,當然拍完就要馬上給大家收藏囉
Sony A7R + Sony 28mm f2.0

對不是以攝影為主業的新手來說,照相大部分都是「順便」—— 參加活動的時候順便、出去玩的時候順便,跟家人吃飯的時候順便⋯⋯這些情境通常都有「大家越早拿到照片越好」的時效性,試想:我們還會想特地去看一個月前的聚餐照片嗎?還是聚餐結束之後傳一張大合照到 Line 裡面,大家會比較有 fu 呢?

如果沒有 Wi-F i功能,我們得把記憶卡拔出來,插進電腦、寫入、調照片,最後才能夠分享到Facebook 或者是 Line,單單要打開電腦這一點,就讓分享的動力下降;而透過相機直接在現場傳到手機,甚至能快到讓大家還沒回到家之前就已經收到大合照,然後在社群網站上和別人分享今天的心情時就可以直接用⋯⋯多棒啊!

但如果已經有一些攝影經驗,看得出自己構圖不是很好,光線不夠均勻,怎麼辦呢?沒關係,因為在手機修圖也很方便。


Wifi 功能,手機修圖好容易

女友要看圖,哪有時間回家再慢慢修啦~
Canon 750D + Canon 50mm f1.8

在這個時代,10個會修圖的人當中,至少有8個先學會用手機修圖的吧?不管是 iPhone 內建的修圖功能,還是特殊的 App(美圖秀秀) ,要裁切、旋轉、套濾鏡、調光線還是瘦臉調膚質,一隻手指頭全部搞定,就算沒學過攝影也立即上手(問身邊的女孩就知道)。如果想要更細節的修圖?沒問題, Adobe 的 Lightroom 也出了行動版!想要局部調整某一種顏色的飽和度、明度,甚至是基礎的局部編修都能輕鬆達成——只要眼睛夠好沒有老花。

總結一下,對於日常攝影,不管是即時分享還是修圖,有 Wif 功能對於攝影新手都有明顯好處。而最後一個優勢,就在於當我們把照片從相機傳到手機時 —— 就順便備份了!


Wifi 功能,邊傳邊存好安全


得意之作如果不小心遺失,那真的是欲哭無淚
Canon 750D + Canon 50mm f1.8

對專業、拿錢辦事的專職攝影師來說,所謂的「備份」自然要以保持最佳畫質為前提,甚至 RAW 檔都要一起保留,以便未來有需要印刷、重製、編輯的時候再拿出來使用——這後續延伸出的硬體、軟體需求其實遠超剛開始學攝影的人的預期,至少,在我發現自己需要買個 3TB 的隨身硬碟而且還得保存好不能搞丟時,會有壓力。

但仔細想想: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有這個必要嗎?

比較常遇到的情況時,我們出國回來之後馬上又投入工作,辛苦拍的照片躺在電腦資料夾的一角,兩三個星期後才有空想到要把它打開看一次;既然打開的次數都少了,又有多少人會把它開到 500%、600% 來檢視眼球有沒有糊掉呢?更何況現在看照片大都是行動裝置上面看,就算未來真的把備份的照片取出來看,很大機會也不會特別要求高畫質。

所以,在不特別要求畫質的前提下,當我們拍完照片直接把傳到手機(術語:「直出」)然後上傳到臉書、Line 的群組時,其實就完成了一次備份。萬一真的不小心記憶卡搞丟、隨身硬碟報銷,甚至很衰的,相機被偷,至少回憶不會丟失。

(悲劇)


小結:如果買新機,請一定要有 Wifi 功能


Wifi 功能在便於分享、修圖、備份上的三個優勢,是我覺得剛開始學攝影的新手(尤其本來就愛分享的人),應該優先選擇有 Wifi 功能的相機的主要原因。如果本來的相機沒有 Wifi 怎麼辦?據說有些記憶卡有提供 Wifi 傳輸的功能,大家也可以上網爬爬文搜一下。以上,個人分享,也歡迎大家聊聊 Wifi 功能如何提升自己的攝影熱忱!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呂孟銓醫師



作者:呂孟銓醫師(三軍總醫院)

從2014年,大六I1在三軍總醫院正式實習踏入臨床後,目前為止,經歷了不下20次大大小小不同的Journal meeting及Case report,還有4次的中英文EBM實證醫學報告。每次的報告,目標除了要把報告完成,同時學到有用的knowledge以外,還會根據會議層級的差異,揣摩老師學長們想要我們報的重點是什麼,而需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不過一旦報告次數變多以後,心態上,就會開始轉化成,只想趕快把架構完成,再把內容一點一滴看懂,然後在練習講稿後就要匆匆正式上場了。其實,每次內心的感覺,都是驚險又心存僥倖的。常常當下被老師們糾正一些問題後,不管是內容或是格式上,過一段時間後就忘記了,也不清楚身為聽眾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儘管有些重覆的問題其實自己也大概清楚,但在時間不足,及有更多priority要做的情形下,最後都只能繼續反射性的套form,然後放入過多的字,外加因求好心切,而塞入許多看似相關卻混亂無規則的附圖⋯⋯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李子豪(和信醫院)



作者:李子豪(和信醫院)

最近市面上教人如何做講座的簡報和書籍可以說是越來越多,這股風氣也更由本來就重視表達的商界吹向原本崇尚曖曖內含光的醫界。

而宣澤的課程和市面上其他簡報課程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是一堂真正的"醫學簡報報課程"他設定的聽眾族群就是白色巨塔裡的這些醫療人員,尤其是這些忙的要死連吃飯都沒時間的實習及住院醫師們。因為時間實在很有限,所以沒有辦法像商用簡報這樣調個顏色字體就可以花上好幾個小時,也沒有辦法把所有的表格圖表都自己重新輸入。

而醫學簡報的另一特點就是資訊量實在太大,滿滿的文字再加上各種的表格及流程圖,實在很難像商業簡報一樣的簡化以及圖像化。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台大INTERN李易錚)



本文同意李宣澤醫師轉載於臉書、粉絲團、部落格

自從CLERK時期進醫院開始,每個月至少都會有一到兩次需要報case或journal的機會,但往往能準備的時間並不是很充足,尤其當intern之後開始有臨床的工作需要忙,而且這種「學習」的機會顯然還要持續好幾年,尤其是之後當PGY或R之後,臨床工作只會越來越繁重而能準備報告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既然都花時間準備了,就希望台下的聽眾能多少有些收穫,而不只是草草帶過、自己都報得很心虛只想把時間拖完儘快結束,這就是我報名參加這次醫學簡報製作講座的目的。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中國醫PGY謝承祐)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中國醫PGY謝承祐




細節驚豔:
 
在臉書上關注了一陣子的醫學簡報講座,我一直以來便覺得報告是一個態度、一個自我品牌概念、是你的邏輯展現,更是表達你個人的質素,大家都不喜歡被浪費時間與注意力,那麼在PPT的製作與有效的傳遞內容就很重要啦。
 
當我第一手拿到李醫師的名片時,會心一笑並且好感大增,住院醫師便製作了精美且有圖像化icon的名片,加上場地點心與打卡送的百樂筆等細節,都明確地傳達出對課堂的”重視”。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賴彥廷)




作者:賴彥廷(林口長庚醫院)

上週日去參加了 李宣澤 醫師主持的醫學簡報實戰講座,原本預計兩個小時的講座,最後延長到了三小時,有賺到的感覺XD

醫學簡報和其他簡報不同,因為有大量的資訊與專業術語,製作上並不一定需要太多設計與美化,清楚的呈現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大字流或圖片流PPT有時並不是這麼適合,扁平化圖示其實也不一定會加分。而對於在醫院裡的工作夥伴來說,又常常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的處理一個case report或journal reading。因此,省時間的處理方式就變得很重要。
我自己對於簡報有一點點小龜毛,圖片文字沒有對齊,或是字型不一大小不一致等等,都會強迫式的去修改,往往也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些地方上。

所以我更需要有人告訴我怎樣可以做得更快啊!

宣澤自己也是住院醫師,非常了解在醫院的生態,因此在這場講座當中,並不是教導如何做出美美富有設計感的簡報,而是讓我們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做出讓台下秒懂的簡報,簡單說就是提升製作報告的CP值的方式。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戰士堅持筆耕,我有理由逃避? —— 傅志遠醫師新書發表會有感

以往參加新書發表會,我總是纏著作者問完筆記裡最後一個問題,甚至跟著他走去捷運站,一路上逮機會更了解他一點,就像迷妹追星追到機場。



但今天這位作者,我捨不得——因為,他是一位外傷科醫師,一位在刀傷槍傷破肚流腸裡,好不容易才擠出假日的前輩。

我和前輩有諸多主觀、客觀上的相似之處:屬龍、摩羯座、一月生日(差兩天)、大學時曾有一段意義非凡的「繞路」,也都喜歡用文字抒發心情。最大的不同,是前輩選擇了工作如戰場的外傷科,而我走入內科。但正因為這些共同點,讓我讀前輩的書時共鳴頻頻,好像在審視自己的人生。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給 PGY:我看見的萬芳內科與仁愛內科(下)




上篇:位置與交通、薪資、照顧床數、PM Off
中篇:跟 Team 方式、可訓練的次專科、Clerk、Intern、PGY

九、層級:看似有所差別,實則大同小異


在前面提到,萬芳是醫學中心,仁愛是區域醫院。但這畢竟是官方的評鑑結果。在我的感覺來說,其實作為一個住院醫師在這兩家內科工作,差別並不大。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給 PGY:我看見的萬芳內科與仁愛內科(中)




中篇要分享的是第五到第八個評估點,分別是:

5. 跟 Team 方式(病房制或主治醫師制)
6. 可訓練的次專科
7. Clerk 和 Intern  和   8. PGY

(上篇請點這裡


給 PGY:我看見的萬芳內科與仁愛內科(上)






註:仁愛醫院正式名稱為「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但為方便,以下簡稱「仁愛」

(小聲明:如果你非醫學本科點進來閱覽,文章中有關薪資的部分,可能會造成一部分人不舒服,若造成這種感覺,先行致歉。)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林國盟




作者:林國盟(藥師)

離開醫院來到業界工作半年了,因為工作內容需要常常要用簡報向別人傳達訊息,因此如何讓簡報成為一項說故事的加分工具就非常重要了(因為看過太多簡報slide是讓人更搞不懂的扣分內容了)。

追蹤簡報製作相關的粉絲頁也一段時間了,意外看到今天的speaker李醫師有開課訊息立馬報名,原因之一是常常看到李醫師分享的實戰影片、不吝情的分享實作經驗,另外是工作的客戶就是醫師,如果能了解客戶的溝通語言,就能做出更精準的剪報讓客戶秒懂我們要傳達的產品訊息。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陳叙良)



Dear 宣澤:

很謝謝你今天精彩的分享,不管是你的簡報設計、台風與內容,都讓聽眾在輕鬆之餘,也能有相當的收穫。還有今天原本下課的時候要跟你打個招呼,但看到蠻多人圍著你就不好意思去找你(不好意思我有點害羞)。

另外,有時候在臉書上,可以看到你分享的一些資訊,都蠻受用的,再次的謝謝你。之後有機會再跟你喝個咖啡。

以下是我今天上課的心得: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170131 攝影練習:綠色


老師說要聚焦在「色彩」而不是物體的用途、名字⋯⋯,所以我試試看用失焦的方式拍攝,並且盡可能地靠近靠近再靠近,然後,就拍出一堆不知所云的照片了(苦笑)。

不過確實訓練自己用另一種角度來觀察顏色啦!之前沒想過生活中的綠色有這麼多樣貌,或許也算是收穫一種?

你也不妨猜猜,諸多照片中的光暈,來自什麼樣的場景?






【幫你的筆記CPR】課後心得


作者:Harry(元智大學)



在演講的一開始有一段前測,這是很特別的體驗,第一次有演講出現前測,而我覺得這的確很有幫助,可以讓我前後對比,做筆記的方式,進而改進,在之後的演講,我可以也為自己設計一個前測,會使演講聽得更有意義。

講師講筆記,著重在於行動這個部分,做出什麼行動呢?做筆記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創作和與別人的分享,這的確是我需要加強的,我之前總是只能做到逐字稿的筆記,少許的感覺,現在要加上最後的行動了。

【幫你的筆記CPR】課後心得(元智大學蘇芳儀)




作者:蘇芳儀(元智大學)

上課聽講、做筆記時,經常感覺有障礙或效果不夠好,在讀書或準備考試時,覺得抓不到重點或者認為自己的筆記不夠完整,想要借朋友或同學的筆記來抄寫。

在學校信箱得知這場演講訊息後,看到演講者李宣澤的經歷——台大醫學系,覺得當醫生還能來當分享做筆記方法的講師,感到很新鮮,對於這場演講萌生出一些興趣,想聽聽看講師有什麼建議,還擔心獨自一人聽講會覺得孤單,因此呼朋引伴找朋友一起聽演講。

(以下心得微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