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學員心得│釣魚與抓猴子(呂淯總)

作  者:呂淯總
版權聲明:本人同意李宣澤轉載於個人部落格並註明作者出處
編  輯:李宣澤









希望使筆記發揮更大的功能,從筆記中得到更多,幫助生活更快樂。

講座自我目標:希望能學得能夠使過往的、未來的所學印象深刻,深入理解,並可運用到生活、臨床中的筆記方法。





先搞懂,自己想要什麼?


我相信不論是學生或是工作者,當我們聽到有趣、有感觸的上課、演講內容,我們總是會想要用各種方法把他記錄下來,但是當我們紀錄好了後,這些內容,卻往往很快的就從我們記憶中消失,宣澤醫師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記憶容量,去紀下每小時幾十萬字的內容」,於是我們努力的抄寫、錄音、攝影,貪婪的想把一切紀錄起來,但往往只是流於聊盡人事,而無法得到真正能影響我們長遠的內容。

當聽到這我就想到自己,身為一位臨床中醫師,從我學生時代至今,一直是一個勤於作筆記的人,每個月總是會用掉1~2本筆記本,我總是希望能把我所欽佩的老師、醫師的思考、臨床運用、作用機轉,詳實的紀錄下來,雖然我盡力去搞懂我所做的筆記,也會在筆記旁坐注解,但是筆記的內容仍然不斷從我腦海流失。

人天生缺乏放下的基因,總是難以割捨所得的東西,卻因此錯失更多,因此我開始懂得我的筆記缺乏了—專注,同樣是一堂課,即使內容都很重要,但我仍應該找出其中我感覺最重要、體悟最深的去將其深入理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製作筆記的迷思


在傳統的觀念中,完美的筆記是紀錄詳實、版面美觀甚至還有各種顏色畫重點的。

但即使我們紀錄的再詳細、美觀,但是這一切就像電器公司所製作的產品型錄一樣,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對他人,都是沒有感情的。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別人所分享的旅遊文章、美食文章,因為這樣的紀錄帶有熱度,讓我們仿佛藉由作者的視角有了一次親自感受的過程,雖然文章中所提到的都是作者所在意的、想表達的個人感受,但這不就像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所想的、想做的,也都是我們在意的。

如果我們將筆記當作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試著專注在我們所在意的,對我們最重要的,盡管主觀的去做紀錄,雖然不全面,卻更能深入理解、表達我們的心。



筆記的層次


我個人的感觸是-分享是成長的動力。

獨自學習的人是孤獨的,如果做了大量的筆記,但是沒有與人分享,那我就不會有重新檢視一次所學的機會,進行深入的了解,甚至轉換成更能淺顯易懂、深刻記憶的內容。

大部分的人,總是羞於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怕自己不夠周延、有所錯漏的部分,被他人批評、指正。

但是如果我們有所得的筆記內容,是我們所在意、喜愛的,其實不需要擔心別人的指正,因為我們所最擅長的,所以機會不大(除非根本就不了解,只是想炫耀),藉由分享的動作,我們所知的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資訊,它們將得到一次內化為自己己感覺、並且進一步思考如何讓自己與他人容易理解的機會。

至於藉由分享與他人交換所學、與他人友誼更進一步,這更是讓人想到就興奮的事情-所以要趕快督促自己作有感覺的筆記。

關於分享的小故事:釣魚與抓猴子

宣澤醫師推薦的書: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總結


雖然我也曾買了許多筆記的書,了解許多作筆記的方法,但從未如此有動力的想要行動,希望未來的我持續紀錄自己的心得,成為一個會作筆記,並樂於分享的人。




工商服務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目前因宣澤回醫院上班,暫時落幕,預計 6 個月後全新改版。如您有意願於第一時間收到開課通知,請加入等候清單,團隊將於重新開課後第一時間與您優先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