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學員心得】演講筆記實戰講座──為何選擇李宣澤?(楊斯棓醫師)

版權聲明: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編輯


為何選擇李宣澤?

作者:楊斯棓(講師、醫師、部落客)




這個晚上,我可以選擇看診,但我選擇來聽李宣澤授課,為什麼?

學費四九九,但如果你聽過知名企管講師謝文憲憲哥說過的機會成本,你應該知道我聽李宣澤這場演講的代價是「一個晚上看診所得」加上四九九。

我教過聯電員工學表達,我教過醫師上台演講,我教過一群教授創新教學法,我一向非常鼓勵我的學員交心得,基於鼓勵性質,我除了字數之外,幾乎都不設限,那我都收到哪些型式的心得呢?

第一種,是白描當天現場一草一木。這種型式的心得,如果描繪得不好,就像幼稚園小班去公園寫生,一棵樹只有一片樹葉,樹葉超大一片,像極了幫樹幹帶了一頂安全帽;如果描繪的好,你彷彿在看一段現場錄影重播,露珠從樹葉上一滴滴滑落。

第二種,是吸收了授課內容之後,自己吐芬芳。這種類型的心得,如果寫得好,你會發現他已經把老師教的東西內化,然後優化自己目前的投影片或是演講方式,成為更好的自己,不難期待他未來在講台上顧盼自雄的身影。

除了一、二種之外,我全部歸類在第三種。有的用手寫、有的給我一首歌、有的用一張畫,不一而足,別有一番趣味,當然,一百份心得往往會有一份充滿怨懟訴哀戚,這種心得我不以為忤,只是擔心跟他是不是處於平行時空。

聽宣澤今晚授課,讓我心中有譜,未來如何引導學員書寫心得,讓學員可以更有方向的揮灑,進而讓與會學員從書寫心得中,獲得更大好處。




貪心的我,當然要藉此機會跟宣澤喊話。

我知道宣澤還有能力開一堂課叫《面試闖通關》,我願意幫宣澤找一間教室,找一位假人,讓宣澤演練,然後我提供完整的觀察與建議。宣澤,你說,我用這篇心得換你一本書,你划不划算呢?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更新:5/13、5/27已額滿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學員心得】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曾慧桓老師)

版權聲明: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編輯

作者:曾慧桓(國小老師)






我從小到大沒有寫過一本像樣的筆記,每次看到那些抄得又漂亮又工整的筆記,心情其實有點複雜。

一方面是佩服,一方面也懷疑,抄那一堆密密麻麻的的筆記真的有用嗎?

剪貼複製不是很方便嗎?錄音錄影不是很方便嗎?再懶惰一點借來COPY不是很方便嗎?





後來看了《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一書之後,才了解我的想法有對也有錯。筆記的確是必要的,但抄密密麻麻的一堆,倒不見得必要。沒有目的和技巧一直抄筆記,不如好好的聽一場演講,收穫或許更多。

剛好在看完這本書的不到一個星期,就知道了李醫師的演講。

心裡面浮現兩個想法:

一、真巧,可以學得更深入。

二、他講的東西會比書中更好嗎?跑這一趟值得嗎?會不會白跑一趟?

但後者不去現場是無法確認的,立馬就報了。

結論是,值得!

對我而言,

其一,是了解情感在筆記中的地位!

李醫師舉了李白的例子,讓我瞬間懂了原來筆記不只是抄抄寫寫,原來也可以加入情感之後,成為一種創作,這樣的筆記可好玩多了,以前我就愛在書中到處眉批,倒沒在筆記中用過。

其二,算是從上一個延伸而來的:盡情主觀,這太棒了!有了這個想法,筆記的時候就很放得開,而且強迫自己一再確認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主軸,所以那些COPY的筆記基本上就出局了。

其三,勇敢忘記,其實也算是第一點的延伸。不要想全部都抓,只要抓住能撼動自己內心深處的點就好了,往往也就是這些點能引起自己和他人的共鳴,讓筆記更有價值。

其實還有很多點,但我一下子寫不完,也不打算寫完。

因為那樣就沒有勇敢忘記了啊!

少才是多,有捨才有得啊。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更新:5/13、5/27已額滿


【學員心得】演講筆記實戰講座(許芳瑜中醫師)

課程時間:104/04/23

作者:許芳瑜(爾雅中醫診所 中醫師)




離開學校後,時常參加各種講座,但每次得到心靈富足的愉悅,總在睡一覺後被埋到意識的深處。



曾經想過,這恐怕是所謂的初老吧?

所以聽講時就變本加厲的狂抄、狂拍,無奈這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當我想跟別人分享我學到的東西時,仍像失語一般只能說「這演講超棒」、「收穫很多」之類的屁話。這次來聽講座,就是為了讓我可以將筆記融入生活中,進而把自己所學分享給他人

「筆記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永遠是第一優先,寫筆記的目的是為了考試?或是為了分享?想從中得到什麼?都會決定我今天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做記錄。一字不漏的逐字稿很完整,但少了思考。行雲流水的創作很有趣,但少了實用。而分享型的筆記雖然不這麼鉅細靡遺,卻可以讓人輕鬆表達所學所感所思,可以讓資訊有效益的流通。



「勇敢忘記」,有捨才有得,只要記下能打動你的部分就好,其餘都可以讓它隨風而逝。基本上明明脫離考試,卻還狂抄筆記應該是一種病,說穿了只是過不了自己那關。但如果只是講光抄(天哪好老梗),而不用五感去體驗當下,就跟去成發時只透過攝錄裝置看孩子的父母一樣哀傷阿!

我思故我在,剎那即是永恆,所以,記不住的就忘了他吧。

「筆記的做法有三個層次」,從資訊衍生出來的感覺,最後化為行動。道理好像很簡單,但最後實戰演練聽 Simon Sinek 的演講時還是無法轉得這麼快,可能是太少用腦的關係。決定以後要把聽過的 Ted talk 都筆記下來作為練習!

這次的講座節奏明快,兩小時咻一下就過完了,主辦單位在報名、會場指引、時間控制、點心飲料上都很貼心,可惜後面的座位會看不太到投影幕。演講內容簡單但很實用,下定決心以後聽完一場好的演講都要認真做出分享型的筆記,才不會只是心不在焉,浪費生命!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更新:5/13、5/27已額滿


【學員心得】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李智揚)

活動日期:2015年4月23日
作者:李智揚(政大國貿所碩士班二年級)





一、緣起

會來參加這場講座,是因為自己在學生時光,習慣以記憶型的方式去做筆記,然而面對知識爆炸的未來,如何有效且快速的將筆記創作進而分享給他人,是我認為自己所缺乏的,尤其在聽了校內幾場的演講深深體會到目的不同,方法也會大大的不一樣。


二、當下體驗

過程中,老師播放TED的影片,讓我們比較學習前後做筆記的差異,我發現自己常常陷入心態迷思,包含要完整、要美觀、要標準,卻忘了體會當下的感受,甚至在用準備考試的心態學習如何做筆記時,就像觀看小孩表演的父母,忘了眼前孩子們的精采,卻望著微小鏡頭中的過去,誠如老師所言,捨比得還來的重要,把握每場講座3+1的觀念,累積經驗後,也會是很大的收穫

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演講筆記的三個層次,簡單的三點就能歸納所有演講的重點,在老師播放的TED影片中,我在後來改變自己做筆記的方法後,更能了解到影片所要傳達的訊息,相信你所相信的人,進而啟發周遭的人,我想這也是老師為什麼要放這部影片當作這次筆記實戰體驗的教材。


三、反省與啟發

在這場講座中,我重新反省筆記的意義,為什麼要做筆記?

是因為我們要將知識傳播下去,就像孔子的傳教授業解惑。如果我們空有百本經書,卻無法學以致用,儘管這些筆記抄的多美、多精細,也只是張白紙。

我進而去思考,筆記其實充滿在生活中,可以是督促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項,可以是時時刻刻的警惕,將筆記內化,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一點一滴的累積學習,積少成多,方能使筆記發揮功效,最後,「知識無法傳遞便是死的」,若能分享給他人自己的筆記,使他人清楚明瞭卻不劇透,就像專業的影評般,便是筆記的最終目的。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
更新:5/13、5/27已額滿

【學員心得】淘金.筆記(郭冠志醫師)

版權聲明: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編輯轉載。

作者:郭冠志醫師(馬偕醫院主治醫師)


淘金.筆記


用很好的比喻,表達了作筆記就像是在淘金一樣,不同的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只要是有內容的講者,都有其含金量。一味照抄固然有所獲得,但經過思考後選擇重要的地方咀嚼,會收穫更多。而分享也是一個獲取含金量的方法,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體悟,從他人的筆記也可以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



心態迷思,切中要害


宣澤講到對於一般作筆記的迷思,要完整美觀,一整個切中要害讓我頻頻點頭,每每因為照抄逐字稿,弄得筆記像是鬼畫符,完全不會想要看第二次,久而久之也就乾脆不寫筆記了。原來斷捨離在寫筆記也用的到,要勇敢忘記,不須力求工整,看懂就好,以自己的觀點寫下筆記,會有更多的體悟






聽完就忘的三個層次


受到勇敢忘記的影響,看到講座內容的總整理三個層次,還問旁邊的是哪三個層次(XD) 直到看到自己畫的倒三角形才想起,從既有的客觀資訊中,找出主觀覺得有感覺的內容,從中獲得啟發。成功的人都不吝於分享他們的訣竅,宣澤也是,不斷地傳達我們筆記的目的除了精進自我,也可分享給他人,讓更多的人受惠



Believe can change the world.


課中實戰練習時,TED講者所提到的,believe並不是指著信仰,而是指著相信,相信自己,找到自己這麼做的目的,才會使別人認同你而追隨你。不管是在做生意或者做事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不過當然也要認真思考自己所相信的事而不是盲從,否則很快就會被大眾所拋棄。





今後要採取的行動




把所學所聽的應用在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練習,也需要同伴切磋。講師宣澤也替我們開了fb的社團,真的是設想非常的周到,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分享彼此的見聞。最後還有一句TED中我很喜歡的話:I have a dream, not I have a plan. 將心中的想望熱情化做力量去實現,而不是只是制式化不帶思考的處理問題。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課評│表達自我與影響他人的有效策略

作者:李宣澤

課程名稱:《大人學講座05:表達自我與影響他人的有效策略》

講師:姚詩豪(Bryan Yao)

時間:2015/04/27(一) 19:30-21:30

地點:犇亞會議中心15樓AA講堂



課程評價:

姚詩豪老師的講座,我一向評為「幽默、風趣、輕鬆」,「讓人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但《大人學講座05:表達自我與影響他人的有效策略》一反常態,給了我一種資訊豐富,必須很努力筆記和思考的感覺,反而跟張國洋老師常見的風格比較接近,箇中差異,令人玩味。


講座內容:故事豐富、化繁為簡

一如上文,這場講座的內容極其豐富,豐富到連對筆記技巧頗有自信的我,都有些招架不住。姚詩豪老師不只以故事代替說理,而是以接連不斷的故事貫串全場。讓人不禁納悶,老師到底怎麼記得這麼多故事?明明投影片上面就只有少少幾個字啊‧‧‧‧‧‧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學員心得】翻轉你做筆記的觀念(林佑彥中醫師)


版權聲明: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編輯轉載。


課程名稱:《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授課講師:李宣澤醫師


因為楊斯棓醫師,我來到了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照片提供:林佑彥醫師


一直以來,聽上課及聽演講都有做筆記的習慣,也有時候也會想錄音等之後有空聽。但常常遇到寫了一句筆記,結果漏掉了講者接下來講的話,而且,做好筆記之後要怎麼辦呢?堆積如山的筆記又要怎麼處理呢?

這一天,被棓棓醫師推坑參加了李宣澤醫師的《演講筆記實戰講座》,就是想要解決這種問題,要如何有效的利用筆記。也很開心能再次與幾個朋友見面,也跟楊斯棓醫師當了同學XD。



震驚!原來,以前做的筆記都是「死」的


在學校裡,上課寫筆記是為了考試、為了記下來,從沒有想過筆記可以怎麼用。但研究所第二年開始接觸到不一樣的人們,認識了TED 這個平台,這些富有啟發性質的演講不應該只是把重點記下來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帶回家,改變想法,開始行動。

自己開始受邀演講、舉辦演講,也一直想著要如何讓人聽了之後有啟發,可以改變一些想法,並讓聽眾一起行動。可是,聽著這些演講,我卻沒辦法真正做好筆記,讓這些講者的心血轉換成我自己的東西…。


照片提供:林佑彥醫師




解惑:去蕪存菁,再次昇華


兩個小時的講座,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問題。

從實戰的對照看來,真的讓我的筆記變得有用許多,甚至可以再從中萃取菁華出來,內化到我未來的演講、文章裡,甚至是直接付諸行動,讓演講不只是演講。



行動:從「感受」出發,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Simon Sinek在TED大會上的一席演講,點出了『黃金圈理論』。為何成功的人就是與別人不一樣?『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人們不會買你做什麼,他們買你的為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思考→行動→溝通的一個過程。




照片提供:林佑彥醫師




不單只是溝通而已,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這個『黃金圈理論』來改變,做筆記也是一樣的!先抓出核心價值,做的每一步都不偏離核心,再從人們的感受去衍生出行動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件事都是成功的第一步!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更新:5/13、5/27已額滿



【學員心得】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樊乃嘉醫師)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同意編輯、授權。

作者:樊乃嘉醫師





前言:為什麼想要參加「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會參與這次的活動,主要是受這個主題「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所吸引,對於寫筆記並不陌生的我,卻始終有種演講筆記雖沒有記很多,好像也有記到自己覺得的重點,但好像都沒有用到的感覺。針對這種「感覺」,我仔細想了想,那不是感覺,而是事實。因為常常沒有針對演講後所吸收到的東西,有效率的整理,進而有所行動。


收穫一:讓筆記和生活產生交集

課程中,誠如宣澤所說,一場演講能帶出一到兩個行動就很好了。這個觀念真的讓我重新思索學習許多新事物上,我們是否每樣事情都要做到所謂的「完美」,而這個「完美」若只呈現在「筆記上的完美」,那我們不禁會想要問自己:

我們去選擇每場演講的初衷是什麼?

是為了有漂亮的筆記?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

又或是想要有新的思惟,有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才去聽演講呢?

當自己弄清楚為什麼,問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時,才能依據問題來學習。如此,應該可以避免時常有種「這演講講得不錯,但好在那裏卻說不出來」的狀況。當我們對講者的某些內容有所感動時,記錄下來,再依據這些感動,想出至少一個行動。有了行動,才可能將我們所聽的演講與我們的生活發生連結,而不再是筆記與生活兩條平行線的人生。


收穫二:It's not the HOW or WHAT, it's the WHY

我很喜歡這次所提到的一個理論,叫 「Golden circle」,以「Why」為內圈、「How」為中層圈及「What」在最外圈。我把這個理論套用在我們的社會上,多數人都會強調自我所擁有的資源(what),如:我有多少資金、人脈或我有多好的學歷等;一部分的人會去想如何去串聯這些東西(how),以得到更多的便利性及利潤。

最後,最小部分的人則強調「世界的需要」或「理念」(why),當這些目標確認後,所有資源串聯整合的方向會導向這個目的,順帶的,會出現好的產品、政策或建設。  

這是應用在社會上或商業上,但用在人生呢?我也覺得非常適用,例如:常常問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去使用現有或目前沒有,但可以去學習,好幫助我們達成人生的目標?最後,身邊出現了「產品」。

這些「產品」可能不是我們一開始就知道是以這樣的型式出現的。所以,這意味著,以why為中心出發的思惟,雖會面對層層失敗,但跟以what作為出發點,其解決問題的想法及資源運用的方式不同,最終結果也不同。


收穫三:柔軟的心,能幫助別人和自己成長

回到演講筆記來說,我覺得另一個有趣的挑戰,是宣澤上課所提到的「無劇透影評」的心得寫法,也就是常看到的「無雷的影評」。好處是,若我們想分享所學,想對人有所啟發但又不想剝奪別人學習的樂趣,這就是值得練習的方式。

對人想要有所啟發,就代表著必須有更柔軟的心,體察別人的難處,從而想出方式讓別人有更好的學習方式。


結語

參加李醫師的「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我想不只是學習如何做演講筆記,也讓我再一次提醒自己人生的初衷是什麼。學習對自己問「Why」,不論做任何事——因為別人會買單的,永遠是「Why」,而不是「What」。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更新:5/13、5/27已額滿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想用驚嘆號讓人買單嗎?說服力更低。

作者:李宣澤





不曉得是不是受東O或M開頭購物台主持人的影響?不少銷售人員養成了比大聲的習慣,好像誰講的大聲,業績就會比較好。

而這習慣帶到不能講話的社群網路上,就成了連串的驚嘆號

發現了不得了的秘密!!!!!!


只剩今天!!!!


破盤價!!!!!!!


今天不買就沒機會了!!!


不知道是否我個人有文字潔癖?我總覺得這些驚嘆號非但不會加強我的購買意願,反而攪動起我內心深處的負面觀感,連帶對銷售人員的水準大打折扣。

原因無他,因為這些驚嘆號給人一種「戳」的感覺 ── 每看到他們一次,就好像被他戳了一下,直從眼睛傳到心裡,偶一為之還好,當成串的驚嘆號排排站,就好像隔壁同學每次轉過頭來,就連續戳你個五六下,然後每節下課都這麼幹

試問,你是愉快多一些,還是不爽更多?

我可以理解銷售人員希望透過聳動的文字和標點符號促發購買,但如果這麼做可能會激起對產品的負面評價,甚至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觀感,那這個策略就有商榷的空間了。就一個消費者而言,我認為以下三種傳達方式,較能同時達到傳遞資訊又維持個人口碑的做法,分別是生活化分享見證平衡貼文語氣中肯


生活化分享見證

顧名思義,就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分享自己透過產品得到的好處。為什麼要強調生活化呢?因為許多人會分享自己的見證,但方式太商業化。兩者的差別在哪裡呢?舉例來說:

這是我認為比較生活化的例子:

圖片已移除

這個女孩瘦嗎?瘦;
她賣什麼的?瘦身產品;
他有沒有把產品秀出來?沒有;
有沒有直接講「我是靠瘦下來的,趕快來買」?更沒有。

她只是用照片證明她真的身材很不錯,用文字敘述他的人很不錯(會陪朋友運動),而且維持身材還能吃的很不錯(右下角)?如果是我,就會對她到底怎麼做到的非常感興趣,說不定看完貼文就真的私訊了。

至於商業化的例子,大家的臉書上應該很多,我的則是多半都取消追蹤了,就不特別舉例,畢竟批評人家也不是什麼道德事。


平衡貼文

就是生活和產品相關的文章要「輪流PO」。

說到這個自己就很汗顏,我現在回頭看自己2011年的臉書,說實在也是半斤八兩。雖然未必跟 XXXXX 的產品有關,但剩下的也幾乎都是教育訓練活動經營心得。試問,如果是你,發現我臉書都是這類訊息,還會想繼續追蹤我嗎?





圖片已移除



經營心得貼文

我必須說實話,回頭看過去的自己,我可能也會取消追蹤吧?

我認為大家可以參考一些名人的做法,包括醫學美容廖苑利醫師的臉書粉絲團,她在個人臉書上大量揭露個人的生活,建立親近感;又在粉絲團上勤勞回應(嗯,姑且相信不是工讀生)準客戶的詢問。對我而言,這種認真,就會達到不銷自銷的效果。

如果還沒有到廖醫師的等級 我也沒有阿阿阿 ,至少練習每PO一則產品/事業/工作相關訊息,就PO一到兩則生活趣事。旅遊也好,美食也罷,總之就是用一些幾乎大家會感興趣的主題來平衡資訊,這不只是我在說,網路達人于為暢在部落格教學課程也是這麼說,有興趣,可以點這裡


語氣中肯

回歸到本文開宗明義的「驚嘆號」,其實銷售者們可以想想:就算不用驚嘆號,句子的感覺就會比較弱嗎

我們看看另一個例子:

(找圖時發現,真正的銷售高手,臉書上幾乎都不PO產品,都在分享個人的生活與品味,果然這樣才是高手阿......)




圖片已移除


這位玉青想要分享的是自己合作的公司很棒(最後一句)。但大家可以發現,她只是純粹把既有的資訊順暢地表達出來,除了用來強調幸運的那一枚驚嘆號,223字中,沒有再出現任何一個。

但,大家會覺得,這樣的文字沒有力道嗎?

會覺得應該多加一些驚嘆號,人家才會覺得公司很厲害嗎?

只要是對人有用的資訊,先問問:讀者信任不信任我們?有沒有相關需求?我們的敘述方式能不能被她接受?大聲公、驚嘆號,用意是轟炸讀者以求注意力。但我覺得,若符合以上四點,就算不依靠驚嘆號,只是輕描淡寫,也一定會被注意到。



結語



不管在新創事業或是一般公司的行銷部門,文案撰寫的心態和技巧一直都是個重要課題。但不知為何,似乎許多直銷公司和保險業還不夠重視這點?導致很多新進人員非但沒透過社群網站建立對工作有幫助的個人口碑,反而在無意間親手葬送了人際關係和生意機會。

如果是在臉書上PO文,至少可以先翻翻這本《Facebook文案讚!人財兩得的網路文案經營術》,掌握一些基本觀念;要想更精進?建議大家直接搜尋文案達人創意事務所,負責人是在業界素有名氣,目前也在世新大學和文化大學開班授課的唐崇達老師。

套一句台灣經典歌手李宗盛的名言:「把一首歌唱好很容易,但要把一首歌唱到深刻雋永那就不簡單了」,把字寫上臉書很容易,但要讓文字有親和力讓人不討厭又達到銷售的效果?你說這不叫專業,什麼是專業呢(笑)?





【書評】為何會拿好人卡 ── 敬那荒唐的三段單戀






作者:李宣澤(醫師)


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一本書會出現,徹底顛覆我既有的價值觀。


五年前,我遇見了《富爸爸‧窮爸爸》,第一次了解到原來金錢和生活品質可以兼得,不必有一好就沒二好。


三年前,我讀了《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從「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學起,重新做人,從一個自我中心的「歹逗陣」變得還可以相處。


而今年3月,《為何會拿好人卡?老僑的七堂戀愛管理課,翻轉你自以為是的愛情觀!》(以下簡稱《好人卡》)一上市,我立馬在博客來下訂。原因無他,因為我一年前第一次在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部落格上讀到尚未集結成書的文章,就已經震驚羞愧悲憤到無法自已:


震驚,是因為自己深信不疑25年的男女交往知識,幾乎全錯


羞愧,是因為用了錯誤的交往知識,這輩子已給3個女孩帶來困擾;


悲憤,是因為與這本書相見恨晚。若是這本書,哪怕是尚未集結成書的文章們,我能早個10年相遇,就不會犯下這麼多荒唐愚蠢的錯誤,用青春歲月去試誤碰壁。


如上述,《好人卡》的出現,讓我回想起自己曾因錯誤的交往策略,給3個女孩帶來困擾。今天,我就以這3段慘痛經驗,像大家血淚推薦這本男人必備的枕頭書。沒打算買的,至少去爬爬文章,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曾在兩性關係裡悶虧、受挫,你一定會明白為什麼我會將她和《富爸爸‧窮爸爸》、《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相提並論。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從「炎亞綸地震事件」看個人品牌經營三件事

作者:李宣澤 (醫師)



這幾天為了準備演講,沒有太關心社會新聞。結果今天一早醒來,才知道炎亞綸簡直被戰到翻掉!連嘲弄影片都出來了。



我一直覺得網路界有個現象:當某人還是個NOBODY,大眾對他的不滿意度只有一點點(幾乎沒有)時,根本不會有什麼負面評價(當然,也沒什麼正面評價),但只要過了某個門檻,撻伐的人就會呈現指數上升,而且往往還會加入許多創意,讓其他的網友更想轉貼,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雖然現在可能還不算名人,但未來也許會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從炎亞綸地震事件,我學到網路上個人品牌經營的三件事:


第一、想出名,就要有勇氣面對批評


臉書上的朋友未必是真的朋友粉絲團裏也不會真的都是粉絲,別太一廂情願認為人家要理所當然地對我們的想法照單全收,畢竟每個人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要「傲嬌」?等到簽書會或簽唱會再來也不遲。

如果對方批評有理,那就虛心接受;批評無理,就謝謝指教,但無論如何,就是不要逃避、顧左右而言他、甚至煽動支持者護航。批評多數情況與其說是對我們有意見,不如說是為了滿足自尊。既然這樣,就把光環留給網友,又有什麼關係?

跟他吵,扣分的絕對是自己,因為名人不會得到同情



第二、有錯就認錯,止血又加分


承上,如果對方批評有理,那就虛心接受犯錯也可以是個議題,操作好反而加分,不但免費上報紙新聞,網友還幫你轉貼分享,不是很好嗎?但不知道為什麼從李蒨蓉到炎亞綸都犯下這種低級的錯誤──不道歉先硬拗,拗不過了才高姿態道歉

真的很想問這些藝人的經紀人,都是幹什麼吃的?難道沒有學過危機處理嗎?這都已經被老調重彈N次,為什麼還是讓自己的經紀對象跌個四腳朝天狗吃屎

或許這也是親自經營粉絲團的缺點之一吧?只要打開手機,隨手滑幾個字,訊息就PO出去了,很容易讓自己情緒直接和網友碰撞,引起衝突。不像以前想要接觸群眾,還得召開記者會公開說明。雖然比較麻煩,卻可以多一些時間構思、準備講稿,怕犯錯還可以準備一張小抄以免講錯話

但其實坐在電腦前面,我們一樣可以先想三分鐘再決定要寫些什麼。網友們不會因為你晚了三十分鐘道歉就大加撻伐,但是選擇硬拗?絕對沒有好下場。


第三、網路是個舞台,要演就好好演


炎亞綸這回,罔稱「藝人」。

網路世界,說實在,不就跟電視、劇場一樣,是另一個表演的舞台嗎?炎亞綸身為藝人,理應最熟悉怎麼演最討觀眾的歡心,沒想到卻為了自己不熟悉的知識大傷形象,簡直傻了。

更何況,人家不是說過,「跟鄉民認真就輸了」?無論提出有理的論證或無理的謾罵,多數網友關掉電腦也就洗洗睡。炎亞綸就算被人家奚落不懂地質學,在電腦前超級不爽,裝一下,過兩天也就沒人記得這件事情。但硬要把在現實生活中的怒氣直接發洩到網路這個舞台?難怪要吃大虧。

如果想在網路上演出一個另一個自己,那就好好演,娛樂大家;不然就是就是線上、線下一個樣,輕鬆愉快做自己。我自己採取的是後者的策略,不知道各位讀者想法如何?

結語


人非聖賢,難免說錯話、做錯事。我李宣澤既已決心要經營個人品牌,就要準備好接納批評的雅量、認錯止血的勇氣,以及始終如一的堅持。我會將炎亞綸地震事件會引以為戒,未來還請大家多多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