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141001 金山學習日誌:對民眾衛教讓我得到3個珍貴啟發,最後1個你一定得知道!

今天下午兩點鐘,當我們J組一行七人優哉游哉地在二樓會議室等待洪毓謙學長時,卻意外從金玲姊的口中得知:今天洪醫師外出開會不能來講課,反而是「我們」要去昭應侯廟幫民眾「上課」.......

天哪!這是哪一招殺著?怎麼我們從來沒聽說有這檔事?

後來才知道,是當初在傳達時有些失誤,全組同學以為是下周才需要去幫國小學生做兩性教育的衛生教育,殊不知今天對「熟齡族群」的衛教並未取消。幸而在一番忙亂與抱佛腳後,總算在下午四點鐘完成任務,讓院方與廟方皆大歡喜。而宣澤也在過程中,學到了5個對登台演說、衛生教育珍貴的啟發,特地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1. 平日有練習,急時有「保庇」

由於猝然接到上台的消息,同學們第一時間幾乎亂了方寸──沒有投影片、沒有講稿、沒有練習,除了題目,我們一無所有。幸好,宣澤在過去四年間,幫諸多民間團體主講了大大小小不下20場的「肥胖與慢性病」及「如何健康外食」,而且有將投影片備份在雲端的習慣。於是,載下影片、簡單回顧,本組的第一個30分鐘,就直接移植了往常的演講內容,順利落幕。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接到演講邀約,但如能將每次與人談話、小組報告的機會都當成演說,持續練習,自然會逐步掌握適當的台風、口條。再加上如果願意常常與人分享自己所見、所聞、所愛、所想,在互動的過程中亦會培養自信。一旦需要登台,雖說未必談笑風生,至少能做到手不抖、心不慌,「大將之風」渾然天成。




2. 膽量有多大,舞台有多廣


對於講者而言,舞台從來不是腳下那排木板,而是整個場子。

也許是因為教室黑板前都會有個台子、活動中心舞台上也都會有個講桌,我們演講似乎很習慣直直地站在原地不動;即使到了沒有台子、沒有講桌的空間內,都還是會將自己局限在電腦前或者投影幕旁。

如果是學術報告,講者本身並不是主角(內容才是),倒也無可厚非;但若是衛教,面對的是素昧平生、專業知識落差極大的民眾,要想他們忽略講者的個人魅力與肢體動作,全心聚焦在演說內容,幾乎是緣木求魚。

在這種場合,講者如能將膽量放大,貼近聽眾,甚至走進聽眾,不僅能夠提高參與度,也能鍛鍊自己對現場氣氛的掌握能力。


3. 台語說「輪轉」,交心只一瞬

這點無疑是今天衛教的最大「敗筆」。由於現場幾乎清一色是五十、六十歲以上的「熟齡族群」,所以即使多數人聽得懂國語,但無法講台語,就是覺得跟聽眾的心「隔層紗」,而這層紗,是無法用熱情、語調、內容去突破的,就如同用英語對台灣學生演講,無論如何不較國語更親切。

台語要「輪轉」,沒有別的捷徑,只能多練。我們尚是學生,還未到提槍上陣的時候;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成為第一線接觸病人的醫師,與其屆時悔恨「用時方恨少」,不如趁現在還有空檔時多歷練,最好還能揪齊幾個有志一同的同學,創造練習語言最關鍵的「環境」,必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