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141009 學習日誌:從家訪中領悟的激勵人生


金山區中山路295巷,是一條外地人如果不特別留心,絕對不會注意到的小弄。也絕對不會想到,在盆景和機車之間,居然藏一個令人鼻酸的小故事。 

鍾阿姨,從國小時期就罹患了癲癇症,不只一次在課堂上突然發作,昏倒。也因為這個原因,媽媽不願意讓她繼續生活考初中,「我那時是國語模範生喔!人家第一第二名,我是第七名‧‧‧」這是鍾阿姨在一個小時的探訪當中,不斷不斷掛在嘴邊的一段驕傲。 

而如今的她,頭髮半白,兩手因為帕金森氏症(懷疑)而呈現嚴重的「靜止顫抖」,只有在她醉心於她最喜歡的活動──「寫字」時,抖動不已的雙手,才會戲劇性地恢復安定。就好像哭鬧的小孩,被攬進慈母的懷抱一樣‧‧‧只是,對雙親辭世、子女離家又守寡的鍾阿姨而言,人生唯一的慰藉,也只有六十年前的美好回憶了。 

事實上,除了帕金森,她的健康無虞,黑暗中也能寫字,但他沒有朋友,不敢外出,不好意思與人接觸。她活在對自己病情的恐懼和不安之中,不知道人生美好的希望在哪裡。她的三餐簡單到令人咋舌:一個麵包、一瓶礦泉水,就是她現在最奢侈的「美食」;住的地方雖然乾淨、整齊,但總是一個人孤拎拎,換成是年輕人,心理也是要生病的啊! 

 

七十多歲的他,其實好好照顧,要活到八十並不是太困難,但誰說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度過每分每秒,對鍾阿姨真的是一種恩賜呢?想想,令人不禁喟嘆。 

一個醫師,如果能將病人的病痛解除,應該就算是功德圓滿了吧?但面對這樣一個「個案」,我們又有多少能力,幫助她走出人生的困境?她的資源有限,時間不多,體力大不如前,但誰說這樣的老人家,沒有資格活出人生的自信與精彩?沒有資格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 

七十多歲,當八十幾歲、九十幾歲的王永慶還在台灣、美國、大陸為自己的事業、夢想奮戰、繼續為自己的信念付出努力、為整個世界帶來價值的時候,有多少像鍾阿姨這樣的老人家,早已放棄青春的那股熱血,每天剩下看看電視、聊聊天、做做自己的事情?並不是說一定要每個人都要像王永慶征戰四方,但每個人不管到了幾歲,不論他社經地位如何,是否都能對人生抱有「期盼」和「希望」? 



如果說每天吃的飯是生理的食糧,「期盼」和「希望」就是我們精神的維他命!如果有醫師治療病人的生理,那我們是否也需要另一股力量,來幫助心靈受傷的人們恢復自尊,跨越障礙?社會團體也好,宗教也罷,只要是能夠轉動社會的、助人的、善的力量,我衷心期盼能夠看到自己能夠幫助病人不僅遠離病痛,同時也能找回對人生的期盼與希望與面對明天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