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簡報藝術烘焙坊「精準設計」工作坊心法入門班】課後心得




作者:李宣澤

會參加「精準設計」簡報工作坊心法入門班(以下簡稱【精準設計】),要追溯到近一年前開始用 Evernote 瘋狂收藏其母公司「簡報藝術烘焙坊」(以下簡稱「烘焙坊」)的文章開始。2015 年 1 月,烘焙坊推出了一篇解釋高山症的簡報,作為醫師,其實本來不太相信沒有專業背景的 Bill,能將這張簡報修改的多淺顯 ——

畢竟,醫學名詞他都未必理解,又怎麼可能做出「易懂」的簡報?



沒想到,滑到文章最下端的完成品,我真的呆了:




色彩搭配等技術問題不在話下,但知識面 —— 從高山症的成因(左側)到症狀、處理方式(右側),這張簡報無可否認地既方便閱讀,又不失專業,就算要拿到平日病房會議報告也毫無違和 —— 頂多把中文換成英文就好。

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決定只要時間湊得上,一定要參加烘焙坊舉辦的課程,搞清楚這位 Bill 藏了什麼妙招,為什麼 99% 的醫師搞不定的專業簡報,他一個非本科能夠「喬」得這麼高水平

經過半年多的追蹤,我終於在今天參加了【精準設計】。說來真有點不好意思,課程中我一邊筆記,一邊內心像泡泡一樣,浮出了三種情緒:

其一,慚愧。雖然從未接受過簡報製作專業訓練,但我從大三開始就不斷透過坊間書籍、模仿講者,甚至大陸微信的教學資料精進簡報技巧,除了自己辦講座時屢屢被稱讚「簡報做得很好」之外,還被科部、院方邀請上台,向比我資深的學長姊分享經驗。

聽了 Bill 的分享,我才知道,自己其實只掌握了粗淺的皮毛,怪不得開了社團想要分享經驗?卻常常發現「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講」⋯⋯

其二,是震驚。我發現自己和那麼多人討論過製作醫學簡報的心法和技巧,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怎麼做「應該會有幫助」,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缺乏架構和理論基礎,因此難以變通。

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可以用粗體放大來凸顯文章的重點。但如果我們認為的重點,跟教授認為的重點不一樣怎麼辦?又或者,我會告訴朋友:

簡報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秒懂』一個概要,然後專心聽講者說什麼

但,如果聽眾習慣自己讀怎麼辦?這在晨間會議很常見啊。

有沒有一個折衷的辦法?這時就需要彈性,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

最後,是慶幸。還好今天有來,不然四月初去台南講課,不知道會怎麼樣誤人子弟!所以人啊,千萬不要驕傲,特別被人喊過一聲「老師」之後,更該戰戰兢兢,隨時打開雷達充實自己。

所以啊,讓我這樣五味雜陳的課程,一定要來推薦一下。回顧以往,我在推薦的時候,都會幫課程設定目標客群(TA),但【精準設計】的報名頁面已經寫了,我們就偷懶一下,直接套用(取自簡報藝術烘焙坊網站):


《適合參加的對象》


1. 簡報設計的初心者,有實務需求卻苦無相關能力的新手
2. 喜歡並願意與他人接觸、討論想法的人
3. 工作繁忙,希望能有效率的準備簡報者(私心強調)
4. 希望自己的簡報設計不僅吸睛,更能精準表達重點者
5. 沒有上過簡報藝術烘焙坊相關課程的人

而【精準設計】有沒有實現他所開出,要滿足上述五種目標客群的承諾呢?。我個人認為這場工作坊相對於在家土法煉鋼,至少有三大優勢:系統化教學、紮實的互動,與能兼顧各領域需求





優勢一、系統化教學:心法、方法、技法


什麼時候該放圖?
圖像化到底有沒有意義?扁平化呢?
字很多的學術簡報跟一般演講簡報最大的差別在哪?

相較於一般人散彈打鳥式的回答,Bill 淺顯而明確地從「資訊」與「雜訊」的定義談起,釐清簡報的內容應該如何拿捏取捨(自己想講 vs. 聽眾想聽),然後用一張集謬誤技巧大成的公家機關簡報,具體解釋為什麼製作簡報應該處理資訊優先,而非美觀至上。

無法給出「有效資訊」,聽眾跟講者就不可能同步

換句話說,Bill 是要我們從思考的「根」開始重栽,而不是傳授速成技巧。我想,這就是我為什麼即使看了這麼多烘焙坊、圖文不符的優秀作品,但要我從頭生一個懶人包出來?我就是做不到。

之前不知道為什麼,上完課才知道「有樣學樣」跟「從0創造」的差別究竟有多大,台灣另一位簡報達人王永福(福哥)說過一句話:

真正的核心價值,是公開的 Know-How 之後,你仍然無法複製的

以下這張經典的簡報,其實連結了三個 Know-How,可說是「COMBO 技」。乍看起來很簡單對嗎?但我們來想想看:


首先,我們怎麼知道幾內亞這些國家,要由上往下排呢?

再來,怎麼想到用圖示表示人數呢?用數字不更簡潔明瞭嗎?又或者,長條圖不行?

最後,什麼時候該用地圖,什麼時候又不需要呢?今天是西非國家,明天如果是美國 vs. 中國
 vs. 日本三國的數據比較,又該不該用地圖呢?

不容易吧?就像骰骰子要骰出一個「六點」不會很難,但要連續三次?就沒這麼容易了。沒有系統化的思考流程,未必不能作出清楚的簡報;但要一次、兩次、三次都能夠精準地傳遞資訊?與其依靠天分與創意,不如有一套可靠的 SOP。對於沒有太多時間做美術設計,卻得天天處理大量資訊的專業人士來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優勢二、紮實的互動:實戰、討論、競賽



聽演講最怕台上念念念,台下睡睡睡;即使是王牌講師,也往往難敵午後的睏意。【精準設計】辦在週六下午一點到五點,勇氣可嘉得令人擔心。好在, Bill 的課程設計緊湊又滿是刺激思考的實例,要人想睡都繃得不敢喘口氣,扎實的簡直像大理石千層派。

最討厭的是,每每 Bill 公布自己的「建議作法」時,都讓我驚嘆:

對啊!我怎麼只走了一半?怪不得人家能靠這賺錢。


有理論,又有實戰;有互動,更有競賽。先不論簡報技巧,光是課程設計?我今天就從 Bill 身上學到滿滿。其實我一直在思考要將一次兩小時,一年前開辦、半年前暫歇的【演講筆記實戰講座】升級成一個下午的【演講筆記實戰『工作坊』】,但無論是內容或者流程,我一直都沒有很具體的精進方案。加上回到醫院工作,這件事就一直束之高閣,沒有太多進度。

參加【精準設計】,也許是在提醒我,該重新面對【演講筆記】了。






優勢三、能兼顧各領域需求


因為【精準設計】後面加註了「入門心法班」,所以我其實原本沒期望授課內容能立即應用在醫學簡報:

還是需要後續討論吧?太 specific 的東西,應該很難出現在概論性的課程

我是這樣想的。結果,我再次大錯特錯。


例如這句話,一語捅破許多簡報設計技巧,無法應用於醫學簡報的盲腸:
視覺引導的前提是「講者有知識優越」
換句話說,實習/住院醫師報在晨會上報論文,如果拼命向賈伯斯學習圖大大字少少,不僅製作簡報時要加倍辛苦,還未必能討好台下的前輩與教授 —— 不是欠缺努力,而是方向完全錯誤。

再如以下這句話,破除了「視覺化」的迷思:
的關鍵不是漂亮,而是讓眼睛看到的和腦中浮現的意義一致
所以視覺化不等於扁平化,不等於圖示化,不等於圖表化,更不等於圖像化!以前我製作簡報總是覺得「找到一張切合主題的圖」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 pixabay、google、pintrest 上。更不要說,醫學簡報裡有很多資料,除非背的滾瓜爛熟,否則根本不是一張圖能夠說明清楚。

換句話說,我以為圖像化是關鍵的雞蛋,其實只是糖霜。搞錯了視覺化的真諦,充其量只是沒有掌聲的自嗨 —— 這點,我真的也得砍掉重練。

連無敵難搞的醫學/學術簡報都能兼顧,科普知識、教育、理念散播、公關發表會的簡報,自然也不在話下。基於不爆雷,我很難再跟讀者透露更多教學內容;這裏是他們的官方 youtube 頻道,有一些教學影片,可以瞧瞧




總結與建議


系統化教學、紮實的互動,以及能兼顧各領域需求,是我認為【精準設計】相對於在家土法煉鋼的三大優勢。說實在,這樣的教學一下午居然才 1800?訂價太低了,我光買簡報設計相關的書都不只這樣兩倍了,還甭算時間成本。

這場工作坊後,我要好好檢討自己想要偷跑略過資訊面處理,直接跳去處理美觀設計的壞習慣了。如果真要用一句話總結今天的收獲,那一定是:

把你的論文念熟一點!
把你的論文念熟一點!
把你的論文念熟一點!

無法逃避啊,還是乖乖面對吧(嘆)。真要說有什麼建議嗎⋯⋯或許丟出題目之後,多給學員一些討論的時間 —— 1 到 2 分鐘 —— 應該會讓思考更加全面一些。反正,如果延後到下午五點半,甚至六點準時結束工作坊,學員也都趕得及吃晚餐。除非有場地限制,不然我認為讓緊湊的步調稍微放緩,其實無傷大雅。此外,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從一樓就放置「請跟我來」,而不是到 10 樓才開始標示教室位置。畢竟,有些學員會走到大樓門口才想起來:

啊!我只知道是在這棟大樓,但不知道是幾樓之幾.....

特別是遲到、趕時間的學員,更需要這樣的體貼。不過,以上兩者都是雞蛋裡挑骨頭,針對課程內容和課程設計,我個人全全甘拜下風,無可批評。

如果對【精準設計】想進一步了解,可以造訪烘焙坊的官方網站;詳細課程資訊,在這裏。不過剛剛看了一下,最近一場 4/23 的門票也已經賣光了;所以如果想要上課,還是先去粉絲團丟私訊塞爆 Bill 的信箱試試看,也許可以凹他加開一場?

(對,右邊就是他,別認錯人)










覺得這篇文章有用/有趣嗎? 請按讚或分享;
或者對於「簡報教學」有任何疑問或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