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除了專業,你還有什麼「產品」?





作者:李宣澤

有讀過「富爸爸」系列書的朋友一定知道:要想從受僱於人的E象限步入自己養活自己的S象限,最關鍵的就是有沒有可以獨力工作的職能,而不必依附在組織內當個螺絲釘。

但專業之外,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拿來賣的?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專業不再能供養我們(就像醫師遇到醫療糾紛被迫離職、收費站員工遇到 ETC 全部失業),我們有沒有「B計劃」可用?

自從 7 月 1 號上完 XDiteGrowth Hack 入門後,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
除了醫學專業,我還有什麼可以拿出來賣的產品?
畢竟, Growth Hack 這技術是在有一個產品 —— 最起碼,有一個「可以付諸實現的構想」之後,才有意義的。就像 XDite 在課程中一再提及:
牛肉麵煮的不好吃就狂發折價券,只是讓自己倒得更快。
但,問題來了,除了「醫學專業」,或者更嚴格地講 —— 醫師「執照」,我還有什麼人家願意買單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最好還能像 Dropbox 或者 Evernote 一樣,掛在網路上即使我不在也可以為我創造收益?


我算是滿幸運的,瞎打誤撞弄出了個筆記講座,勉強在醫學之外有了筆額外的收入,但目前這項產品 —— 「演講」—— 還是得由自己親力親為,不像假如我賣一款筆記本或者一款筆記筆,只要購物平台沒壞、有人來買,就能夠創造「被動式收入」。

這讓我回想起 11 個月前第一次閱讀【天王部落客教你把粉絲變成錢】這本書時,對於前 1/4 在講「創造產品」的部分,幾乎直接跳過,直接瀏覽有關部落格的教學。現在看來,真是傻啊!剖析作者的邏輯,為什麼他要把「創造產品」這件事放在「撰寫部落格」的前面?不就是因為在一個成功的網路創業家的腦海裡,前者比後者更加重要嗎?
成功的方程式有兩大要素:吸引人的產品,以及一個值得注意的平台......但如果你的第一要素不夠轟動,一樣無法贏。
——摘錄自【天王部落客教你把粉絲變成錢】
可是,為什麼我當初會這麼理所當然地,就自動忽略「產品」這件事呢?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從沒有去思考要去開發一個不必依附自己,可以獨立存在的「產品」呢?是因為教育不鼓勵大家這麼做,還是整個社會崇尚專業勝過器物?還是有其他理由.......?

而這個問題,也連帶讓我思考「部落格要不要依照主題分開寫」的問題。前陣子我非常苦惱,因為我數個相當尊敬的前輩,都抱持堅定卻南轅北轍的意見!有人說「當然要分開寫啊!」,有人卻說「絕對不要分開寫,因為會分散流量」。到底誰才是正確的呢?難道有人忽悠我?

其實不是,是因為兩種做法最初的目的(本質)就不一樣啊:

如果今天行銷的產品只有「自己」,或稱「個人部落格」,那當然不要分開寫會比較好,因為這樣有助於網友認識自己的不同面向;

但如果行銷的產品不是自己,而是特定的一個服務、一本書等等,這時依照主題分開寫,就有意義了。舉【天王部落客】這本書的作者 Michael Hyatt 為例,他銷售的主要是「私人商管教練」服務,具體的產品有電子書、演講、線上課程等等。由於有很明顯的銷售品項,他的部落格就不可能寫太多無相關的主題 —— 至少,不像個人部落格這麼自由。

就像我把部落格名稱從「阿澤聊天室」漸漸過渡成「筆記人生」時一樣,我感覺主軸越來越明顯,但想要寫一些五四三的主題的時候,也開始覺得綁手綁腳。畢竟,一篇美食文出現在以筆記為主軸的部落格裡?偶爾一篇還好,如果出現個三四篇就有點怪了吧?你可以想像大量的兩性文章出現在以「寫程式」為主題的部落格,或者大量的讀書心得出現在以「男性時尚」為題的部落格裡面嗎?怎麼想都覺得違和啊!

所以,行銷的項目(個人/產品),就決定了部落格的寫法;但因為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的產品,所以只能寫什麼都裝進去的「個人部落格」。這沒有優劣之分,但我們應該思考 —— 如果我們真的創造了自己的產品,並且用一個平台持續成功地行銷,我們的人生會變得怎麼樣

這個概念在矽谷似乎是個常識,所以今天才領悟到,真的有點羞愧。

不過羞愧也無濟於事,我才 26 歲,只要持續對市場的需求保持敏感並勇於嘗試(然後把 Landing Page 做好),相信人生會給我機會。也勉勵大家在自己的專業之外,永遠保有「開發屬於自己的產品」的可行性。也許,創業並不是那麼高大上,要借個兩百萬才能搞定的事情?也許,我們骨子裡那個創造的渴望,都還有實現的可能......




覺得這篇文章有用/有趣嗎? 請按分享; 
或者對於「創造自己的產品」有任何疑問或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