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我無意探你的隱私‧‧‧但我想知道,你認為自己是個快樂的人嗎?──《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觀後感(微雷)

作者:李宣澤

請先享用預告片





Would you consider yourself to be a happy peoson?


繼《極光之愛》之後,託謝文憲(憲哥)再度包場的福,在這部電影正式上映前10天就有機會觀賞(而且是用7折的價格.....送!)。說實話,我一邊看這部《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腦袋也一邊不停地轉......轉什麼呢?轉著最近的一些想法和疑惑,轉著一直以來困擾自己的迷思和糾結。

我不知道讀者們如何定義自己快不快樂?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短暫的開心不難,長久穩定的自在快樂卻很罕見。我總是這個目標達到了,就開始煩惱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個任務完成了,就開始思考下一支標竿去哪裡拔?




雖然因為這個習慣,催生了不少小成就──包括最近開得還算可以的《演講筆記實戰講座》,但每每夜深人靜,我望著自己的生涯規劃清單、夢想板,以及那相對許多「年輕有為的成功人士」單薄許多的存摺數字......

我每每,每每覺得,雖然很多人都對我說「你很好」、「你很棒」,但怎麼著我就是不滿意,怎麼著就是覺得自己東缺西漏,怎麼著,就是覺得自己差那麼一點。當然,在這種情境下,要想持續快樂,幾乎成為天方夜譚。

於是,我開始看書:我看了《峰與谷》,學習以理性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高低;看了《禮物》,學習把握當下;看了松浦彌太郎的小品散文,學習以隨喜的態度體驗生活......這些素材對我都有幫助,但仍從未真正解決問題。於是我又開始想到另一個可能:

會不會,真正的問題,跟我以為的那個問題,不是同一碼事?




跟本片中的男主角一樣,只知道自己不對勁、需要幫忙、需要解放,但身為心理醫師,卻無法給自己明確的診斷,平時賴以為生的專業,到關鍵時刻卻幫不了自己的忙?那種無奈、那種自我價值低落,有時甚至比不快樂本身,更讓人痛苦呢?

這部《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對我來說雖然沒有什麼嶄新的刺激,卻把我長久以來從別人那邊學來,然後在內心累積、沉澱、結塊、固化的「智慧」、「箴言」全部重新攪起,攪得亂七八糟、雞飛狗跳,攪得我像隻感受到大地震,於是鑽出地面迅速逃竄的土撥鼠......卻發現土石流四面襲來,往哪兒走都不是。

於是,這隻小土撥鼠,只能選擇迎向滔天捲來的砂石,冀求「衝浪成功」,或者鑽回地底的安樂窩,祈禱幸免於難。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我覺得生命真的很有趣,你永遠不知道老天爺什麼時候會突然搧你一個巴掌,然後對你大吼:

「喂!這我不是三年前就給你機會學習了嗎!你怎麼還沒學會咧?」

嗯,也許有些人的神沒有這麼嚴厲,但意思就是那樣。這部《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一個大耳括子,他透過幾乎在上海幾乎要鑄下大錯的男主角,提醒我思考:

「順心所欲、及時行樂,就能得到快樂嗎?」

又透過男主角因著本心、不求回報助人的舉動,提醒我:

「還記得《給予》這本書的啟示嗎?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是否讓你感受到真切的快樂?你李宣澤因為演講賺到了錢,但你當初舉辦演講的初衷還在不在?」

最後,電影以男主角真正攬鏡自照、面對自己的情感,終於突破那無形的枷鎖,找回快樂幸福。這段劇情讓我不禁掉下兩滴男兒淚,同時也彷彿在點醒我:

「假設快樂其實從內心探尋,那外求的『爽』,到底靠不靠譜?」

「你李宣澤是不是應該想想,為什麼男主角一開始無法面對自己真實的情感?是因為教育?是覺得身為「男人」不該如何如何的『責任感』?」

「走不進自己的心,是否也造成走不進別人的心?」




看完這部電影,你不會得到看完變形金剛的爽感,也不會有看完星際效應的求知慾。你會感受到的,是驚覺對自己的不了解,以及似乎很久沒好好跟自己聊聊的愧疚和衝動。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對自己永遠不滿足的拼命三郎;或者像男主角一樣,過著人人說讚卻總是覺得缺少了些什麼的人生。歡迎你,626上映後,跟宣澤一起走進電影院,欣賞這部《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