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學員心得】好筆記,就是原音重現?(鄭伃書醫師)




作者:中國附醫減重外科 鄭伃書醫師



參加講座之緣起

在學生時代我是筆記王,手寫速記的功夫,可以短時間就洋洋灑灑、密密麻麻、圖文並茂。在沒有講義的課堂後,這筆記在我或同學看來都如原音重現,吃香的很。


隨著時間流,從記憶型上課模式走出來,接觸漸多的,是新知識技術的演說、新思維觀念的分享。發現自己習慣的運作模式,總是當下筆記滿載,事後卻鮮少翻閱;能夠回憶起那股感動,卻要相當琢磨摸索才能確切地以文字描述。


我想為那場場的演講留下更多回憶,但原音重現的記錄方式可能不適用了—我需要改變。感謝這場講座的出現,而且就於近在咫尺的場地,一有消息便毫不猶豫繳費報名。


課前,看著「靜候指示翻頁」的手冊,一抬頭看見講師宣澤和助教俊成的上衣,不禁會心一笑—封面和衣服都是同樣的粉紅色系啊。不論巧合或巧思,讓我預感這是個有系統和主軸的講座,愈發期待。



用「分享」感動人

在筆記目的方面,提到「行動型的分享模式」,我很喜歡。以影響力來說,這是一種推己及人,與世界搭上線的筆記方法。我瞭解也體會過,自己整理筆記與人分享的快樂;倒未料及,不只收受筆記者,連那位於源頭的學問提供者,其實也會因大家的分享和回饋,而獲得感動。


既然想做,就做好。分享不是憑著一股熱情傳閱出去而已,用對方法,以他人為焦點,以娛人為動機切入。當筆記的力道能夠打入人心,甚至延伸成blog形式,存在價值便發揮至最大。



以「忘記」想起它

在筆記心態方面,提到「勇敢的忘記」,讓我有相當的感觸。除了自己過去的筆記模式,總想密實詳記講者所說一切,好讓未來的我可以見字如聽其言;自己過去的旅行紀錄也有類似迷思,努力拍攝蒐集眼前所見一切,好讓往後回憶如歷其境……結果卻是數百GB為單位的館藏,供奉著卻無暇整理


打開緊握的掌心,反而因此更開闊地接收更多訊息、體驗更美好景物。放棄迷思需要體悟,原來「忘記」也需要勇氣。而「忘記」,反而能在多年之後「想起」更多—「資訊」背後的「感覺」,才是需要被記憶的主角,因為那才會促使「行動」。



跟「沒有」借東西

在筆記作法方面,提到了一場演說。這短講我聽過,曾經的理解是:基於「沒有」,才有發明與創造的可能。在課堂初始的第一階段實戰裡,我很輕鬆寫下這演說中的名言錦句,也很確定這深刻在心。課末的第二階段實戰,我看著面貌完全不同的筆記,驚訝地發現自己有了另一層的解讀。


在講師方法的引導下,發現自己在聆聽演說時,其實心裡同場加映許多戲碼,這些過去的體會、經驗都是一閃而過。發現共鳴的剎那,立馬寫下關鍵字句,在空檔中咀嚼竟能嚐出新味:因為「沒有」,所以我們學習,然後「擁有」。



提升層次之感動

台上講到了筆記格式的三個層次,台下的我則一面聽講,一面現學現用。當自己發現在這講座中得到的感動,超出原本預期要學的東西,便秉持「用分享感動人」的想法,勇敢上台表達心得。


之後的演講筆記還有生活體驗,用今日所學融入習慣,或許有天也能做到「以忘記想起它」的境界,來回憶每場場講座、或是生活中的人事物。而這天,我從「跟沒有借東西」體悟新目標:沒有,是人生的填充題;看自己沒有什麼,因而體驗、學習,看別人沒有什麼,因而協助、給予。


謝謝,在這場講座中,用方法延伸出更深層次,我學到的已經不只是「演講筆記」了。



(本人同意李宣澤轉載於個人部落格並註明作者出處)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
也歡迎大家參觀鄭醫師的部落格:堅毅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