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140930 金山學習日誌:堅叔的社區醫療實踐見證

今天,金山分院黃勝堅院長請全組同學吃飯。飯局中提到,院長自從接管金山分院之後,就積極想要將「醫院」這個「社團」融入「金山的社區」。這個「社團」,不是像一般醫療院所,只是「我就開醫院等你來看病」,而是必須放下身段,走入鄉間,喝酒吃肉,體察民情,真正貼身幫民眾解決身心靈問題。



但是,崇高的理想,實踐起來談何容易?信賴關係可不是打著台大的招牌、號稱卓越的醫術就能夠建立。於是,堅叔帶領全院員工辦活動、全年無休主持安寧醫療,雖然過程中一度大家筋疲力竭、幾乎放棄,但仍然堅持到今天。三年多來,贏得了地區民眾的信任,大家從對「金山醫院」的不信任與蔑視,到今天對「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重視與「大拇指」。

同桌的兩位許大哥與章大哥說,院長上任不到兩年,就已經建立了民眾和醫院之間的關係。黃院長能喝、能說笑話、能開刀、能主持營運,對於我們年輕一輩來說簡直是一種望塵莫及的高度。但,我們也確實在台大白色巨塔之外,看到另外一種醫者典範‧‧‧不是那種高高在上供人瞻仰的典範,而是‧‧‧呃,很難講,很真實,有些幾近瘋狂,但卻能真正掌握民眾的「心」的一種魔力,就好像蘋果的iPhone一樣。

宣澤目前最大的理想,是成為一個有肥胖專科的家醫科醫師,接著走入民間,幫助地區民眾管理慢性病與肥胖問題。過去,宣澤總以為搞定醫學知識是最重要的任務,但看到堅叔的典範,或許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140929 金山學習日誌:新制健保論人計酬試辦計畫的省思與啟示

今天是我們抵達金山見習的第一天,經過簡單的環境介紹之後,我們便參與了施治元醫師在三樓健檢中心主講的「社區醫學在金山與論人計酬計畫」的課程。其中,最讓宣澤印象深刻的,是有關「論人計酬」計畫的討論。 

 

施醫師表示,現今健保制度的設計,其實是變相在鼓勵「衝量」──由於「總額」的大餅就是這麼大,根據「賽局理論的兩難」,在這個體制內的醫療機構只能選擇將門診量、手術量衝到極限,本身獲利的機會也才會最大。但「衝量」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因為鼓勵「多做多賺」, 

明明做好病人的衛教,減少病人的醫療開銷對病人最有利,但因為對於醫療院所「無利可圖」,結果就沒人願意做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反而是讓病人持續回診、持續吃藥、做更多檢查、使用更多治療的醫療院所,明明對病人的貢獻有限,卻享有最多的資源,相當不合理。 

因此,為了讓健保回歸「健康照護」而非「疾病治療」的初衷,「論人計酬」計畫因蘊而生──政府每年根據醫療院所的「責任區域」,預算醫療院所一筆經費,如果這群責任人口使用的醫療經費少於預算(換句話說,這些民眾的健康被照顧得很好,所以不需要這麼多醫療開銷),醫療院所除了基本的健保申報之外,還可能獲得額外的「獎勵金」;但若多餘預算,就可能要負擔部分罰金。 

「論人計酬」給付方式,雖然背後的主軸仍是「節省開支」,但這種節省方式乃奠基於鼓勵醫療院所做好民眾的健康教育,而非傳統的在醫材、藥物上節省開支。這樣的方式,讓宣澤不禁思考:要怎麼樣才會成功呢?怎麼樣才會讓更多的醫療方式願意配合這種方式? 

課程當中,宣澤領悟到,「論人計酬」要成功,關鍵是醫病之間要有堅強的信賴關係:對於病人而言,他們對責任醫師必須有足夠的忠誠度,不管健康上的大小事都先找責任醫師,因為若生了病還是跑大醫院,那對於登記的責任醫師還是蝕本;而對醫師而言,他們必須相信病人有足夠的自我照護能力,並且願意付出心力、耐力做衛生教育。換言之,過去那種在診間等待病人來問問題,病人回去之後,醫師對於病人能否自我照護也「愛莫能助」的時代已經過去。要在「論人計酬」制度當中獲得最大的利益,醫師必須主動出擊,參與病人的生活細節,為「客戶」量身打造健康照護計畫,並且有效地追蹤、調整。 

由於責任範圍的劃分不易,「論人計酬」計畫的完整實施仍有很大一段努力空間,但勢必是健保制度的發展趨勢。對於我們醫學生可以確定的是,過去「父權式」的醫病關係不管是基於社會期待、或是制度設計的基底,都將走入歷史。只要未來不是留在醫學中心,走入社區,把居民的健康「一個一個」照顧好,是必須的體認。所以,除了醫學專業之外,溝通力、協調力,勢必成為醫學生的重要「通識教育」。也許這些「課程」在醫學院內很難學習到,但就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利用課餘時間努力充實。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逛街有感】真的愛買,還是愛逛?



我愛逛書店,
我愛逛二手書店,
我愛逛品項又齊又有氛圍的二手書店。
(我絕對沒說是茉o和o莉書店)


我原以為我愛逛書,更愛買書,
卻發現每次都是逛的時候最興奮,
把書買回家擺著,反而就不那麼有趣,
然後下一次經過書店,又逛,又買,越堆越多。

今天,又在茉o逛了30分鐘正要結帳時,我突然明白了:
「我不是愛沒日沒夜地看書,而是愛逛書時那『尋寶』的感覺;

那種驀然回首,發現一本好書竟然只要五折的快感;
那種驚鴻一瞥,絕版逸品出現在書櫃的一角的尖叫。」

於是,我放下要結帳的書,留下下一次尋寶的「寶物」。
購物與尋物孰樂?大家的答案,又是什麼哪?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140925 電子商務新思維 by 許景泰老師 @ 益讀俱樂部


「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月收入的數字」──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


人家說,電商(電子商務)很紅,我不懂,只知道世界最大的書店叫 Amazon;

人家又說,電商會顛覆時代,我不懂,只知道網路嚴選商城一間一間開。

對於生意人而言,電商是在新時代,最起碼可以自保的手段;但對更多沒有在做生意的人而言,成本較低、可大可小的電商,更可能成為我們擊破「薪水天花板」的一個良機!

所以,電子商務,我們可以不熟,但不能不碰。如同許景泰老師說的:「消費者走路在滑手機、坐車在滑手機、連睡前都在玩平板電腦。在注意力被行動裝置徹底分散的今天,生意人怎能期待實體店面能夠締造往日的消費成績?而一般人,又怎能期待,柴米油鹽醬醋茶,不被電商浪潮掀個地覆天翻

電商是趨勢,聰明人,順勢而行。

宣澤是學醫的,從小除了讀書,沒別的專長。跟網路相關的技能,也就是國中時做做班級網頁,然後鑽研一些做簡報的技巧。用網路賣東西?開設商城?甚至賺大錢?對宣澤而言比弄懂傅立葉方程式還要抽象複雜。

但,秉持著Bryan老師在閒聊講座提到的「每個月都要拓展一個領域的新知」,宣澤參加了網路創業家許景泰老師在《益讀俱樂部》名為「電商新思維」的分享。以下筆記,希望幫助和宣澤一樣對這個領域很陌生,但又有點好奇,出社會不超過三年的社會新鮮人,更了解這個新興產業。

(最後一句,顯示要細分特定族群,真的很不容易啊)







一、電商不是通路,而是「虛實整合」的行動商務


過去,宣澤想到電商,就只想到「網路拍賣」──開一個帳號、付點錢,丟產品上去,有人競標、下單,

收款,然後把產品寄給買家。跟擺地攤、租店面,除了不用付罰單跟租金、裝潢費之外沒太大差別。所以以前宣澤對電商的概念,就是一個「可以節省通路費用的銷售平台」。





但如今的電商,已與往日不同。一個成功的電商,能夠結合實體店面與網路店面的優勢,創造更大的便利性,也創造更大的商機。許景泰老師提出舉「小三美日」為例,她的商業模式整合了:

虛擬網路商城──掌握會員(用戶)的性別、年齡層、購買習慣與金額等等訊息;

實體店面──利用資訊,開設在目標客群集結的台北鬧區;

行動app──發布「限時」折價券,讓逛街逛到附近的準用戶,激起購買慾望。

對小三美日而言,她的網路商城不只是銷售產品的平台,而是「整個商業模式的一環」,擔任的是「蒐集客戶資訊,並提高二次購買便利性」的角色。老師也指出,如果一般創業者想要效法成功模式,也學小三美日在鬧區開實體店面,卻沒有足夠的用戶資訊為基底,那「鐵定死」。



二、有產品、有口碑,其他外包都OK



許景泰老師指出,電子商務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如果產品要自己學、口碑行銷要自己學、財務要自己學、架網站要自己學‧‧‧那等不到賺錢,創業者就累死了。所以我們要抓「核心」,而電商的核心和實體店面,甚至人脈經營並無二致──就是「產品」與「口碑」。

產品好用、更新速度快、讓客戶保持新鮮感、價格又合理,就符合「好產品」的條件。

老師也提出,不要想一開始就開一間包山包海的「雜貨店」,而是要切分市場,鎖定特定的小小客戶群,在這個小小的領域做出「第一名」的產品,再給予這群小小的客戶群「感動服務」,從中建立口碑,則電商可成。至於其他太複雜的事情?如果產品跟口碑都還沒起來,都先外包,讓別人賺,也沒問題。

宣澤感到有趣的是,這個「先搞定產品和口碑」的觀念,與沈寶仁(阿寶哥)老師提出的「個人定位術」簡直不謀而合!只是一個是在講電商,一個在講個人品牌營造。但換個方式思考,其實個人品牌營造,不就是把「自己」當成產品在銷售嗎?





如果別人接受了我們這個「產品」,而我們的售後服務又很好(專業、熱忱、急公好義),那不就是在做最好的「售後服務」?再把「人」這個商品丟到臉書、部落格上,不就是「個人電子商務」,而我們自己就是董事長身兼總經理?哈哈!妙哉!




三、鎖定目標客群,但是要怎麼做?(課後QA)


上段提到,電子商務應從精緻而品項少的產品起家。但要怎麼找到目標客群呢?許景泰老師在課後問答中,提供了一個相當實用的流程。



(1) 全面瀏覽自己的人脈圈,然後鎖定「準目標客戶」


老師強調,很多人評估一個產品有沒有市場,都會問「熟人」,但這種作法大錯特錯!

因為「他」可能根本不是你的目標客群,問他怎麼會準呢?例如我想要賣肉乾,於是問自己的哥哥「你覺得這東西會不會有市場?」,雖然他不會騙我,但他可能一年就只吃一包親戚送的肉乾,不管他回答我「有」或者「沒有」,都不具任何判斷價值。

相反地,如果我打開臉書朋友清單,發現有10個朋友特愛吃肉──燒烤、火鍋、夜市、零食,總是不乏肉食,那這種人才比較有機會成為我的目標客戶。值得注意的是,不需要找到50、100個。因為真正的「粉絲」,可抵1000個、10000個「好友」。



(2) 鎖定「準目標客戶」後,直接讓他們試用,並且向他們尋求意見



繼續肉乾的例子:我帶著肉乾,拜訪10個朋友請他們試吃,並且問問他們對口味的評價?如果在網路上販售,會不會去買?他們可能會需要怎麼樣的售後服務?


如果這群「準目標客戶」都覺得有不足的地方,就修正,然後再問,直到他們都覺得「一定會去買」為止。

理由是,這群人一來是我們的朋友,二來經過我們自己的判斷最有可能購買。如果連這群「小小眾」的需求都無法滿足,那要求他們帶來更多的流量與客戶,難如登天。

但相反地,如果搞定他們的需求,「人滾人」的威力將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源源不絕。所以「萬事起頭難」,但「頭過身就過」。

當然,如果九個人都PASS,卻有一兩個怎麼樣都搞不定,那也有可能是我們一開始對於他是準客戶的判斷就錯誤了。因此,「觀察」和「訪問」必須持續進行。



(3) 全力服務這群客戶,讓他們自動自發宣傳口碑


一旦鎖定目標客戶,就要用最高規格來服務他們,並且透過換貨、尋求意見、積極更新、贊助等售後服務,提升目標客戶的參與感,讓他們無形之中成為產品的最佳代言人.......

但到底怎麼做?由於許景泰老師指名「不要透露」,所以推薦大家鎖定老師的下一場演講。因為,老師當年推廣自己的運動襪的招數,真~~~的~~~超~~~猛~~~的~~~~~~!






後記


雖然電商牽涉許多產業的合作,但老師在演講中不斷強調:電商要成功,一定要回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唯有客戶信賴店家,才會為店家不斷帶來生意,也才會為店家宣傳口碑。尤其在這個網路商城「殺紅眼」、準客戶的注意力又被行動裝置大量分散的情形之下,能抓住人心者,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因此,鞏固專業、強化產品、提升服務,不論是電子商務、實體店面,都是永遠流行的「硬道理」。電商在西元2006年後提供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但「人性」600萬年來幾乎沒有太大改變。一間曾稱霸全球的500大企業曾說: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宣澤想,「商業,始終來自於人性」,應該也說得通!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部落客MBA:流量和寫作】課後心得:基礎寫作技巧與心態

身為新手部落客,最需要的就是前人的經驗。在翊安總管的推薦下,宣澤期待這堂【部落客MBA:流量和寫作】可足足有1個月的時間啊!今天雖剛好遇到鳳凰颱風,但全體出席的學員們仍然塞爆南京56講堂的5町教室,不禁讓人更加期待于為暢老師的教學內容。




俗話說:「入門先扎三年馬(步)」,意思是練神功之前必須練好基本功。而宣澤在這堂課中最想學的「基本功」,其實和很多新手部落客相去不遠──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自我思考】老師,我找到了目標,也馬上訂了計劃,卻馬上碰壁了,怎麼辦?






人生不會因為設定了目標就馬上成功,更不會因為訂定了計劃就「萬事來助」。

當前的習慣與環境是過去創造的,想要在過去的「遺毒」中創造新的結果,本來就會有段青黃不接,就好像要右撇子用左手拿筷子夾滷蛋,一開始夾得好?才奇怪!

要想改變,就要接受「萬事起頭難」的事實。這五個字背下來容易,真正打從內心接受,卻需要不斷的自我溝通。

感恩的是,改變永遠不嫌遲。只要願意,「當下」永遠都是最佳時機!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iphone 預購」為什麼要搶?






自從9月9號iPhone6發表後,跟3個人聊天,就有1個會聊到購買新手機的事情。說句實話,宣澤也打算加入換機潮,畢竟我的4S跑iOS7真的很操。但前幾天和朋友邊逛公館邊聊天時的一番話,事後卻讓宣澤陷入沈思,對話約略如下: 


友:你這次有要換嗎? 

澤:有耶,我還在想要6還是6+,但想先摸摸實品之後再做決定。

友:但是這樣就趕不上預購了,可能會很晚才買的到說? 

澤:為什麼一定要早點拿到? 

友:......。 


我可以理解許多「果粉」迫不及待的心情,畢竟我自己等新版的 Macbook Pro 客製化也是望眼欲穿。但iPhone?一來預購後不會買不到,二來預購並沒有比較便宜,三來多數人手機雖然變慢但還堪用(就像宣澤的4S),四來正式上市後還可以先摸摸實體、放進口袋確定一下使用方便度..... 

一旦參與預購,不但上述好處全部沒有,還等於走上不歸路。一旦憑藉網路評價買了6,之後卻想要6+;或者預算考量容量選了16G,後續卻覺得不夠用,也無法反悔。究竟是什麼驅動力讓這麼多人想拼「第一波拿到」?甚至網路上還出了「搶購攻略」?讓宣澤真的相當不解。 

喜愛一件商品,跟臣服于他的行銷策略,宣澤個人認為絕對是兩碼事。在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說服自己「購買」或者「提前購買」之前,管好自己的荷包與欲望,雖然不至於成為有錢人,卻是避免成為月光族的重要條件之一。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3分鐘搞定活動相簿!iphone / android 相片google 整理法 (完整圖解)

之前曾有網友發問,宣澤是如何整理相簿的,為什麼能夠這麼整齊又這麼清楚,難道不會花很多時間嗎?


其實,宣澤以前也超級懶得整理相簿 ── 一來整理了以後未必會看,二來過程要花多少時間難以預估,那又何必這麼辛苦?都要感謝異塵行者以及阿寶哥,因為有他們在google+、活動相片紀錄上的經驗,才讓宣澤知道,其實整理照片不但簡單,還能幫助我們建立個人數位品牌。於是,才催生了宣澤這套相片整理法。

如果你也有在寫部落格,或者,希望自己的臉書能夠有更高的人氣,一定要學習跟大家分享照片。宣澤不才,今日就來拾人牙慧,將兩位大師的經驗,加上自己運用在部落格的經驗,製作成圖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準備工作


應用這套相片整理法,我們需要準備的硬體工具有:
  1. 智慧型手機 1台 (配備網路) 
  2. 電腦 1台 (配備網路) 
特殊情況下,只有智慧型手機也可以。但考量方便性,還是建議有電腦。

而要整理相片,當然要先有相片,在此假設我們已經用智慧型手機拍攝了一批相片。教學中,將以宣澤今年7月30號在公館咖啡店喝咖啡時拍攝的照片為範例。




16步完成相片上傳、相簿命名與分享 


1. 下載 Google+



2. 打開 google+,點開左側橫欄,按下「相片」

(此處以iphone為例)




3. 進入相片頁面時,大拇指向下一滑,google+ 就會開始將相片備份到雲端的google+相簿。


這個步驟是相片整理的「速度決定步驟」!過去我們整理相片,必須先將數位相機的照片輸入電腦,去蕪存菁,最後才上傳到相簿。等到能夠分享給朋友,至少需要1到2天。但透過google+的即時上傳,我們甚至可以「邊拍邊傳」,大大減少過程所需的時間。

以宣澤的經驗,中午12點結束的活動,只要有台電腦,我晚餐之前就可以將相簿分享出去。因此,想要快速整理、快速分享,學會用 google+ 備份相片,相當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原本的相片品質多高,上傳到雲端的相片都會被自動壓縮到 2048 x 2048 像素以內。好處是在此尺寸以下的相片,不會被計入 google雲端硬碟的容量──換言之,可以無限上傳


但壞處是,如果日後想要取用做大圖輸出等功能,雲端備份內的相片可能就不適合了。所以若可能會需要高解析度的輸出,可以選擇用

1) 原尺寸上傳,或
2) 購買更大的 google硬碟空間,或
3) 另外備份在電腦硬碟內。


4. 進入「電腦」的google+頁面,一樣進入「相片」

連結:https://plus.google.com



5. 在搜尋列輸入「#AutoBackup」,請 google 幫我們搜尋近期備份的相片。






6. google 會將備份的相片以「日期」分塊,將滑鼠移到需要的連結上,點下去即可進入當日備份的相簿。





7. 在日期資料夾中:

選擇不連續相片:用ctrl、滑鼠勾選

選擇連續相片:用shift、滑鼠拖曳。





8. 選好需要的相簿之後,點選「移動」

如果選擇「複製」,一樣可以將照片放入新相簿。但這樣做會讓照片留在多留一份備份在#AutoBackup,造成日後整理的困難,所以宣澤習慣使用「移動」。

 




8. 「移動」視窗跳出後,在上方輸入新相簿名稱



宣澤慣用的命名模式為:

年年/月月/日日 + 半形空格 + 活動名稱 + 半形空格 + @ + 地點

例如:


寫明時間、活動、地點,是為後續好找;空格是為了美觀。



9. 輸入完成,按下左下角的「移動」,建立成功。






10. 回到相片首頁,選取「更多」,按下「相簿」





11. 在「相簿」頁面,找到自己剛剛建立的新相簿





12. 在相簿「名稱」旁邊,有一隻小鉛筆,點選





13. 將相簿名稱複製起來,先貼到部落格。貼完後切回畫面,按下「分享相簿連結」





14. 點下「分享相簿連結」後,會跳出相簿連結,複製。




15. 回到部落格,運用「超連結」功能,將剛剛貼回來的相簿名稱貼上「相簿連結」。




16. 調整文字大小、儲存、完成。





後記


從手機即時上傳的照片,可以用這種方式備份、分享;同理可證,之前就已經存在電腦裡的照片,也可以透過手動上傳、正理、分享。

宣澤的google+內,一共有超過50本建檔完成、隨時可以分享的相簿,相片總數量超過4500張以上,還不算當初跟著照片憶起拍攝的短片。如果用傳統的方式上傳、整理、分享,對宣澤而言,沒有強大的意志力絕對不可得。

但這些相片,宣澤全部都是在一個月內用「零碎時間」整理完成。這套做法的設備要求很低、無須專業背景;加上時間、地點彈性,無論是活動空檔的10分鐘,或是回家睡前的半小時,一次一本相簿、持續累積,就能夠達到以前必須聚精會神數個週末才能達成的結果。

如果第一次將相片上傳到雲端,可能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特別是愛自拍的人,手機往往累積上百張照片,宣澤會建議在有wifi的地方做第一次上傳。但無論如何,萬事起頭難,只要跨過第一步的不舒適,就可以換得一輩子的輕鬆!因此,推薦大家從此時此刻開始,就下載google+,開始整理自己的相片吧!若有說明不足地方,或有其他疑問,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D!






為何愛分享?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跟我一樣




每次學到新的觀念,宣澤心中總會浮出一個念頭:

「如果早個5年、10年理解這個道理,我的人生是不是會完全不同?是不是會比現在成功許多?」





今天晚上六點半,我跟 Louis Jian 一起參加由 沈寶仁 老師主講的「人脈達人心法班」,老師教導我們要「創造可被利用的價值」、運用數位工具增加「知名度」與「指名度」,以及如何拿捏與朋友交流的「頻率」,而不至於生疏或過密。

雖然先前拜讀老師的「把陌生人變貴人」一書時,就已為其中的見解震撼;但實際聆聽老師一路的實戰過程,仍讓人激動。

回顧25年的歲月中,宣澤90%的時間,根本是個自我中心又特愛面子的傢伙。人生中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為了讓自己獲得好成績、好名聲,連指導別人,很多時候也都是滿足自己成就感第一、助人第二。

至於努力探求他人的心聲?長期關注朋友的動態與成長?噢,除了少數幾位有特殊緣分的朋友之外,更是幾乎完全沒有。也因此,這個弱點在與異性相處、及行銷工作上表露無疑:前女友負氣分手、業務時時碰壁,甚至讓自己在班級人際關係中陷入泥淖,若不是有少數同學願意體諒,幾乎成為孤島。





也因此,宣澤現在每學到新觀念,特別是人際溝通相關,只要朋友願意聽,宣澤總是發自內心地逢人就講。因為,自己犯過太多愚蠢的錯誤、走過太多孤獨迷惘的道路。宣澤真心希望,每個有志「與人共贏」的朋友,都能因為宣澤的分享,而節省時間或精力,用在為自己和他人創造貢獻上;而非像宣澤過去,必須用在自我思考與砥鍊上。因為那真的很辛苦,且代價太高了。

寫了這麼多,要引出今天的感謝文:

1)謝謝「阿寶哥」強調「逐字稿」不如「小心得」的重要性,這位我今後部落格撰文風格會有很大的正向影響。

2)謝謝「瑞賢」願意相信我這個萍水相逢的朋友,下班後匆匆趕來台北車站一起學習,而且課後立刻用LINE給我鼓勵與肯定。因為你用行動告訴我:「『李宣澤』這個人可以為他人帶來價值」。

3)謝謝「自己」當初7月29日投資 了阿寶哥的書、7月31日參與了 益讀俱樂部,並且在課後1週真正開始運作阿寶哥的人脈管理流程。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140909 【超業甲子園】4大重點整理 @ 台大集思會議中心



一、不怕忙碌,就怕鬆懈;時間無法管理,但是目標可以





不論貴賤、性別、能力,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所以時間無法管理,但可以透過「目標管理」來賺取時間。例如,人家需要3天才能達成的目標,我們增進效率,1天完成,就等於「賺得」2天的時間,用來做喜歡的事情。

但要怎麼增進效率?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夢想。因為唯有真心想做的事情,才會有意願持續精進。找到夢想後,就要設定階段性目標。由於人有惰性,往往寫目標的時候目標感最強,開始執行後就容易怠惰。所以目標要設定原本的140%,接著再開始「切分」。

為什麼要切分呢?因為要讓自己覺得「輕而易舉」。人的意志力有限,感覺困難的目標也許能成功完成兩、三次,但終究會因壓力太大而破功。唯有發自內心地覺得「容易」,才容易持續向前邁進。

人不可能一次吞掉一頭牛,但一次只吃一塊牛排,30天也能吃完一頭牛。「心若不難,事就不難」。

只要把目標明確寫下來並且訂出期限,人生就如同航海有了「指南針」與「手錶」,不論走到哪裡,都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前進;就算偏離航道,也能夠快速修正,而不至於迷航。無須覺得「反正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不如留到臨機應變就好」。因為預先計畫本就不代表能一帆風順,但有了計畫,就有方向;只要方向正確,我們就能心安,也就能更自在地前進。


最後,可以透過「日記」來檢視自己。藉由扮演第三者來與自己對話,我們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需要成長與值得嘉許之處,並且做出建議與鼓勵。老師說,人生如登山,最可怕不在山稜險處,而是在相對安全卻令人「鬆懈」之處。所以透過日記來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並且管理目標,是每個想要成功的人必須練習的技巧。


#心得:其實宣澤每次靜下來寫心得,都會覺得對自己幫助很大,不過不知為何,總是沒能持續進行,應該好好思考如何維持這個好習慣。


二、陷入挫折嗎?時間拉長,視野拉寬,其實大家都一樣





近看坑疤似山崩,遠眺美景不勝收。
成功不在一時挫,端看誰能站的久。

憲哥說,近看富士山山頂,其實活像山崩,一點都不美;但遠眺富士山,就是美景一番,一般人很難將兩者聯想在一起,就如同人生中的挫折。我們處在當下,覺得難堪,就像只看到富士山的一小部分;但時間拉長、視野增廣,自然會發現所謂的挫折,只是人生美景中的一個無傷大雅的小瑕疵

我們崇拜的人,其實也都會遇到挫折;但他們恢復的時間比我們快,所以他們會成功,而一般人到老仍只是一般人。人生中「小不公平」很多,但「大不公平」沒有。人生比到後來,不是比誰帥、誰美、誰的爸比較有錢,而是比「面對同個目標,誰能夠堅持到最後」。

就因為堅持不容易,所以只要願意堅持,大家都能成為成功人士,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大不公平」。



延伸閱讀:

益讀筆記──萬惡人資主管的21條人生建言(中) 生活思維




三、對內看過程,對外給結果




茂桑老師強調,「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

1)有過程得到的好結果=「苦盡甘來」,踏實的快樂


2)有過程,但暫時沒有好結果=挫折,但踏實,終有一天收成


3)沒過程,但有好結果=俗稱「狗屎運」,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因為沒有培養實力,反而更容易導致低潮與失敗。


4)沒過程又沒好結果=理所當然,這種人勢必被淘汰!



「想賺10億,不是累積10億,而是培養賺10億的能力。」


但很殘酷地,社會不會看我們努力了多少,只會看我們能拿出什麼樣的成績單。所以對外要給結果,但是對內一定要審視自己在成功的過程當中,學到什麼、理解什麼,有什麼可以做為下一次成功的墊腳石,又有什麼要刻在牆壁上作為前車之鑑?能夠持之以恆的人,必定越做越順,越來越成功。





四、放大格局,重視自己的價值





魏德聖導演強調,不論做業務、拍電影、或是講課,都要放大心胸(格局)去思考:


「我把這件事情做好,能夠帶給誰幸福?」


這個社會不缺抱怨的人,而傳遞正面能量與力量的人永遠不嫌少。我們應期許自己做個愛的「傳遞者」,永遠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能夠為他人帶來什麼價值。

一旦確定自己的價值,就要努力練習,直到成為夢想中的自己為止。意志力的來源,就是每當自己受不了的時候,願意再練一小時。為什麼成功者到最後一刻還不會放棄?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很習慣「堅持到底」。

此外,魏德聖導演也指出,現代人抓著太多東西,反而不敢放手一搏:


「當你已經把所有家當賭下去,你有那個勇氣放棄嗎?」

「如果你已經孤注一擲,我覺得你放棄還比較值得敬佩。」


換句話說,許多成功者能堅持到最後不是因為「不想放棄」,而是「不能放棄」。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與魏導所言相隔兩千年,仍能遙相呼應,令人玩味。



延伸閱讀:

140816_魏德聖導演訪談_台北NP大會


還沒規劃嗎?利用暑假搶修通識的3大好處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七年級 李宣澤

身為ㄧ個大七的學生,今年我是第一次參與北二區通識教育。這項服務讓我十分驚豔,也對現在的學弟妹擁有如是資源感到相當羨慕。同時,也相當感恩教育單位聆聽到了學生的需求,推出如此德政。

回想起當年搶通識、拼學分的歲月,有北二區作為另一個選擇與緩衝,真的是件很棒的事。在此提出每個同學都應該參加北二區通識教育的三個理由,供今後學弟妹參考:



一、善用暑假時間、規律生活 

當過學生的人都知道,除非自己意志力堅強,或者家長很積極安排家庭出遊、營隊參與、課程學習,許多空檔時間其實都很容易在電玩、閑晃、聊天、電視劇、睡覺當中度過,虛耗青春。

生活作息不規律成為常態,開學前的收心更是痛苦。最糟糕的是,即使一再發生類似經驗,我們也都「誓言」要再下一次長假時「痛改前非」,但感性的力量大於理性,一旦到了長假,依舊循環。

北二區通識課程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想督促自己早起,可以選上午的課;想善用午後時間,可以選下午的課。因為報名需要一些費用,多少能發揮些提醒的效果,讓自己自動自發地改善時間規劃。



二、用更自由的方式,賺取通識學分

在學期內,因為有必修科目,所以能選擇的通識科目往往受到時間重疊的限制,但在北二區,我們可以優先選擇真正喜愛、感興趣的通識科目。舉例而言,假設我在「歷史學門」內喜愛本國史,但學期間因為必修課把時間都卡住了,我就只能選擇東南亞國協史,心裡多少有些遺憾。但參加北二區,就可以以通識課為選課優先考量,而不用遷就必修。

此外,在北二區選擇時,錄取的機率也比學期間大的多。我們只需要擔心選擇「兩門以上時會不會相衝」即可,但選擇第一門時,只要不太晚登記,幾乎是「必上」!相較于學期間往往需要「跑加簽」、或者「抽學生證」,選課自由、容易度大幅提升。

最後,北二區的課程時間安排也較彈性。學生可以選擇密集上課的三週(每週12小時),或者較輕鬆上課的五週課程 (每週8小時左右)。不論是想要早上睡晚點,或是下午想安排其他行程,都相當方便。



三、認識不同學校的朋友,拓展見解與思維




last but not least,北二區通識課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匯集各學校的同學,讓學生向彼此學習。

校內通識課本身就可以打破系所之間的藩籬,但畢竟同在一校,仍有限制。事實上,即使同樣是企管系的學生,台大的學生與政大的學生,思維和訓練也相當不同。平日若想有交流機會,必須透過社團、講座,時間有限。

但在北二區,我們有至少三周以上的時間可以相處,就算大家一開始陌生,也有機會「一回生、二回熟」。當各方思維匯集,自然能產生更多知識的火花。特別是在本身就需要思考、討論的通識課,更能顯露出學生異質性高的優勢。


王惟貞老師在課程中曾提到:通識課的存在,是為了精進思考的能力、並學習從不同的面相去理解一件事情。在學期中,通識課不免淪於必修課的附庸,較難達到上述兩點目的。但有了北二區,我們透過善用時間、自由選課、以及與更多同學的相處,真正達成通識課的目的,從中獲得成就感。因此,真心推薦每一位學弟妹從大一暑假開始,就積極報名北二區通識課程!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140904 出人頭地行銷術 by 胡立陽老師 @ 南京56講堂


宣澤整理的四大重點:



1. 顛覆!王牌業務員的行銷模式:不靠講話靠耳朵




胡老師說,他在美林證券時期,曾遇過一個業務能力特強的副總。但令人驚奇的是,他講話居然結巴!但為什麼一個講話結巴的人可以做出千萬業績?

這位副總靠的不是流利的口才,而是始終盯著對方一雙眼睛,加上適時地說:

「TELL ME YOUR STORY」,請告訴我你的故事(困難),
「I UNDERSTAND」,我可以理解;
等對方訴完苦,就說「I CAN HELP YOU」。

這時候就賣什麼都成交了!

胡老師說,「會去算命的,都是遇到不順;會走進證券公司的,幾乎都是在股票市場虧過錢的」。所以厲害的行銷人員,該做是聆聽客戶永遠講不完的牢騷,一方面化解客戶的防備心,二方面讓客戶覺得「有人懂我」。必要時,還可以運用一些肢體動作(拍背、牽手),強化彼此的連結。

只要對方願意講話,就會為雙方的信賴加分;而信任分數破表時,成交自然水到渠成。換言之,銷售最關鍵的是要「讓對方喜歡你」。讓對方覺得「我的錢交給你,我放心」,所以不是我們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賣自己;賣不出去不是產品不好,要檢討的是我們人夠好。

所以行銷要舌粲蓮花?這是絕對過時的想法。其實舌粲蓮花的人,最容易升起他人的防備心,因為在現代社會,大家都被騙怕了。而不會被防備──也就是口才最差的人,才是最厲害的銷售員。


2. 對方不急,東西絕對賣不掉!





胡老師說,銷售除了要創造對方認知到自己的需求,另一個關鍵是要創造急迫感(SENCE OF URGENCY)。如果對方不急,我們又創造不出急迫感,這場交易就沒戲唱。


舉例來說,講基金產品講到對方有興趣,千萬不要按照常理寄資料過去,因為一旦寄資料,就是放出「其實我這邊沒有很急」的意味,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急,對方自然也不會急,成交就會拖。

胡老師說,他會這樣跟對方講:「我很想寄給你,但明天就OOXX,而且我手頭上還有很多事情‧‧‧不然我們就直接約明天中午,不然就不用了‧‧‧」把成交的球丟給對方,讓對方意識到「機會倏忽即逝」,成交率自然大增。

所以,做業務的人,最忌諱打電話過去瞎聊天,因為瞎聊天就知道你根本不急,對方就不會覺得有購買的必要。更不要沒事花時間「去幫人家搬家」,以為這樣會增添信賴感,但其實對成交毫無幫助。



宣澤的看法:

有人看到這項,一定會聯想到許多咄咄逼人的銷售人員,或者許多「今天不買明天後悔」的拙劣話術,而對老師的想法有點狐疑。其實宣澤覺得,老師是要求我們,要學習如何讓對方查覺到購買產品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我們可以講得很輕描淡寫,但卻讓對方覺得「不買虧到」;但也可以講得天花亂墜,對方卻覺得「你在自high」。語氣、情緒跟急迫感的營造未必上等號,真的會「吊胃口」的人,那怕三言兩語就能讓人心癢癢。所以,讓對方感到急迫,位必須要強迫行銷,這點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地方。

其實,一個重視自己工作或事業的人,一定是忙碌的,也根本不可能在工作時間跟人閒聊瞎扯淡。所以宣澤覺得,「適度展現忙碌」,其實就是讓對方產生急迫感的做法之一。大家可以參考。



3. 會工作,更要懂得「娛人娛己」





胡老師打趣說,其實這一生最重要的一本書,就是「百科全書」。因為知識夠廣,能夠跟人聊天的話題就越多;能夠跟人聊天聊得越開心,就越有機會跟人結交,享受「軟實力」的好處。

胡老師當初在美林能夠高昇,就是因為用廣博的知識娛樂了老闆,後來又在老闆面子快掛不住時解救了他。也許世界三大博物館、四條最長河流這些知識,現在我們用google只要1分鐘就全部查出來,但如果平常涉獵廣博,「信手拈來」,自然跟慢慢查資料的同儕有所區隔。而在閒聊當中,這往往就是勝出的關鍵。

而所謂「娛人娛己」,就是說想要賺大錢,就要做能夠同時娛樂自己,又娛樂他人的事情。

宣澤的看法:

胡老師的想法,與之前參加過Bryan老師的《第一次閒聊就上手》講座中的觀念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胡老師大了Bryan老師至少10歲以上,足見軟實力的培養不分世代,一脈通用。

畢竟,只要是人,就會有拉近彼此距離的欲求;而成功的閒聊,正式彼此情感的潤滑劑。想了解更多有關閒聊技巧與心態的細節,請參考

宣澤部落格:






4. 售後服務是什麼?就是把每次服務當最後一次機會!





胡老師說,當初在股市一片空頭時遇到的一個老太太,讓他理解什麼叫做售後服務。

當時,胡老師遇到一個很難溝通的老太太。由於市場始終低迷,胡老師一個禮拜至少要打一通電話給老太太報告行情。但每次打電話過去,都是報告壞消息,無可避免總是被老太太痛罵一頓,有時還被摔電話,讓胡老師一直很挫折,卻不知道怎麼辦。

有一年,胡老師連續打了三個月的電話給老太太,卻一直沒有人接,正覺得奇怪時,老太太的女兒突然打電話過來說:「胡先生,我的媽媽已經病危、進入彌留狀態。但她說,一定要見到你才肯離開,所以我需要你過來解釋清楚。」

一開始,胡老師還以為是老太太因為惦記虧掉的金錢,所以要胡老師在她過世前給她一個「交代」,連開車前往目的地時,手都不時發抖。沒想到,到了老太太的莊園,老太太撐起已經快要不行的病體,勉強說出的卻是:

「立陽,我請求你的原諒,我對你很兇......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糖尿病已經很久,這個病讓我脾氣非常暴躁,讓我所有的朋友都離我而去了.......其實我又何嘗不知道股市一片空頭?但我沒辦法忍,只好把氣都發在你身上......請你原諒我好嗎.....」

胡老師當場淚流滿面,當然也就原諒了老太太。後來,老太太真的就在見過胡老師之後,與世長辭。

這件事情,讓胡老師理解,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售後服務?許多人與客戶見面,往往會以為還有下一次、下一次、下一次.......特別是許多售後服務並沒有薪酬,所以人員在心理、能力上往往多有保留,但這是很可惜的。

真正的售後服務,就是把每一次服務的機會,都當成是最後一次!胡老師說,如果我們把每件到客戶的機會,都當成此生最後一次,還會跟他翻臉嗎?還會跟他計較嗎?不要說跟他好聲好氣講話,連唱歌給他聽我們都願意!老太太的經驗,讓老師覺得,如果他當初知道老太太是因為生病而無法控制,讓她多罵一個小時又何妨?只可惜時間不待,我們能做的,只有接下來珍惜每一個客戶。

宣澤的想法:

胡老師的想法是用在對客戶,但其實對病人、對家人、對朋友、對伴侶又何嘗不是如此?之前Bryan老師在《上班族的恐懼感一文中提到類似概念:

認定一件事物會長久存在,往往就會越來越不珍惜;
如果認清自己終有一天要失去的事實,才會懂得更加付出。

我們永遠認為明天還會見到父母、還能擁抱家人,今天就不會竭盡全力享受親情,友誼、愛情也是一般。





宣澤更多筆記,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