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房仲業者,你把咱們當笨蛋嗎?

吃晚飯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東京市内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租屋市場火熱,所以有許多投資報酬率高達4%的出租套房待售:

「某某房型正是包租公、包租婆最喜愛的類型」

「台灣目前租屋投資報酬率大概1~2%,這麼好的機會,國內真的很少」

甚至請出當地的房東太太現身說法,說自己當初如何花4000萬買下一層公寓改裝,現在每個月收租多少云云。儼然是奇貨可居,不搶可惜!





但,看著新聞,塞德理克卻升起一把怒火。不禁在心中吶喊:

「房仲業者,你是把咱們當笨蛋嗎!?」

塞德理克生氣的理由有三,說出來大家評評理,看是我說的合乎邏輯,還是我誤會了電視台的「報明牌」:

(註:由於本人並非投資專業,因此僅就人性觀點,來剖析這則新聞的可靠性。如有確實透過海外租賃獲利的朋友,歡迎指正)



一、好的投資標的,需要特地買新聞做廣告?

姑且不論資料來源的可靠性,我們只要想一件事就好:如果這些投資標的真的這麼好,為什麼會輪到台灣人來賺?日本人難道不知道自己國內有這麼好的投資商品?日本有錢人比台灣多這麼多,難道他們擠不出閒錢來購入這些房屋?

如果台北市大安區有投資報酬率4%的物件,房仲公司有需要到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去打廣告吸引投資客嗎?完全不用!搞不好屋主廣告都還沒貼上591,投資客就藉由熟識的大樓管理員、房仲業務把這個物件「暗槓」起來了。

新聞居然還大言不慚「連陸資都來搶」。試想,如果大陸人真要搶,早就把物件用「掃」的掃光光了,還需要你TXXS來報導宣傳?

這則新聞名為「獨家」,說穿了就是房仲業花錢「廣告變新聞」增加可信度,電視公司有錢又有新聞可報,何樂不為?但這種彼此互相便宜行事的做法,正是試圖愚弄民眾的共犯結構。



二、交錯事實與誘惑,讓人真假難辨

投報率4%的房子可以投資?這是合理的;
東京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所以很多都用租的?這也很合理;
台北市買屋出租的報酬率很低?這更是合理到不行,不用學過會計都知道台北市房價高到離譜。

但,以上所有「合理」陳述,都不構成「人們應該到日本尋求投資標的」的理由!但是連著一起報導,就很容易讓人有「啊!到東京投資真是一條康莊大道!」的錯覺。

事實上,投資報酬率為什麼能夠4%這麼好?這數字能夠維持幾年?為什麼東京年輕人買不起房子這麼久,最近才開始有這種「美妙物件」出售?這些重點「新聞」內完全只字未提。

這就好像我問一個老闆:「你們家水果為什麼好吃?」

他回答我:「我們家風水很好、而且祖墳位在龍穴,清朝時的祖先是舉人,所以水果甜」

這種顧左右而言他、混淆視聽、報喜不報憂、濫用資訊不對稱,企圖「引人上鉤」的假新聞,缺乏專業素養,更沒有職業道德可言。



三、企圖利用人性的懶惰與貪念獲利

業者強調:「我們在日本這邊協助客戶管理、修繕,投資人完全不用擔心後續的問題」

可信嗎?如果投資人自己不用管理,難道房仲公司人這麼好,願意無條件免費幫忙管理一輩子?

一小時100元去幫人家打掃,我們都不一定願意,房仲業者這麼「佛心」?

OK,如果承認管理、打掃、修繕都需要成本、要發薪水,而房仲業者又號稱投資客的投資報酬率「上看4%」,那以管理者和投資人55拆賬的邏輯,這些遠在東京的物件,投資報酬率可以「上看8%」?

這又回到第一個質疑點:如果真有投資報酬率這麼高的物件,哪需要回到國內「招兵買馬」?房仲業務自己應該趕快把父母的房子拿去貸款買個兩戶,13年之後加上家裡留下來的房子,還多出兩棟東京市中心的「金雞母」!天哪,真是天才,連巴菲特也不過如此。

更可惡的是,刻意強調投資人「不用管、不用修,只要出錢就好」,擺明就是利用人性懶惰且貪心的弱點,勾勒民眾「只要躺在家裡就有錢賺」的幻夢,然後從中賺取佣金的做法,無異于另一種合法的詐欺。

最重要的,就是不管以後有沒有賺到4%的投資報酬率,密密麻麻的合約上一定也會註明跟OO因素還有XX因素有關,所以「無法保證」來卸責。就跟基金廣告每次講得天花亂墜,最後一定會加上一段飛快到最好是聽的懂的:

「投資一定有風險本公司以往績效不代表最低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到最後,上百萬資金被套牢在千里之外,倒楣的還是民眾。





結語

看完新聞雖然生氣,但很無奈地,也不得不佩服這個共犯結構的高招。若不是自己有興趣翻閱過一些相關書籍,看完這則新聞,我可能也會對日本房市興致勃勃呢!

金錢,無人不愛,也因此最容易被用來操弄人心。現代人不缺投資的機會和資訊,我們需要的,是能夠看懂資訊背後本質的「洞見力」,融匯資訊的「整合力」,以及專屬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的「邏輯力」。擁有這三者,未必能讓我們成為千萬富豪,但能讓我們免於人云亦云,更能在關鍵時刻,協助我們抗拒誘惑,永遠忠於自己,做出「每個當下能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