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假掰」的三大壞處 —— 好懂,才是王道






作者:李宣澤

上星期去參加了一堂葡萄酒課程,有件事情格外讓我上心 —— 那就是有些人會刻意把容易理解的名詞,用聽不懂的話來講。其中常見的,就是硬要「用『英文』講其實用中文很容易理解的名詞」。

直接說結論吧!我對能用中文講會更清楚的事情,卻故意用英文(以顯示自己的優越?),非常不贊同。雖說人學了某些新東西會想透過這種「假掰」來突顯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但我認為這種行為至少有以下三種壞處。不論讀者們覺得如何,我都建議三思:


壞處一、假掰,讓我們顯得裝模作樣


簡單來說,就是「臭屁」。

「假掰」提高初學者的學習門檻。明明中文兩個字「柑橘」可以理解,卻偏用「citrus」這個較少見的單字,誰聽得懂啊!?還不如說「Orange」還比較好懂咧。當然,就定義而言,citrus 跟 Orange 並不能劃上等號;但如果想傳達「柑橘」這個概念,為什麼不直接講中文 —— 或至少,用 Orange 取代呢?

最愚蠢的,莫過於用「strawberry」講草莓;「blueberry」講藍莓。拜託~!這兩種食物在台灣還不夠常見嘛?用中文講大家根本直接「秒懂」,何必用英文敘述,造成大家理解上的困擾?

(補充:生活說也不時聽到有人用「Manager」代稱「經理」,或者「Proposal」,代稱「提案」。這些,我也認為毫無必要。)

事實上,因「假掰」而墊高的學習門檻,無疑是台灣人對葡萄酒有莫名崇拜和畏懼情緒的主因。國外專家時常主張,形容葡萄酒時應多用生活中「淺顯易懂」的例子來形容香味、口味等性質。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需要用看似專業的名詞,來隔閡自己同胞學習新知?

日常生活中,如果真要用英文代替中文,唯一理由應只有「使用英文較中文更容易理解」,要不然就是專業人士之間的的聚會,大家有共同語言不會因為英文有溝通障礙時。就像醫院裡也常常出現用「抽 GAS」代替「採取動脈血」;「on CVC」取代「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但,相信讀者們也注意到了,這種情形多出現在「專業人士之間」,而非專業人士與一般民眾。所以,刻意「假掰」衍伸出第二個壞處 —— 就會增加人與人的距離感。


壞處二、假掰,讓我們離群眾更遠


圖片來源:http://images.nymag.com/news/features/


有些人可能認為,刻意使用一些「看起來很專業」的名詞,會讓人覺得自己很猛很厲害好棒棒。但事實上,最尷尬的是,如果讓人 Google 一下後發覺:
「哦,也沒什麼嘛,原來就是 OOXX....」
馬上,瞬間,這個人就會被發現只是在裝模作樣,反而形象扣分、失去友誼。這就像如果醫師把跟運動飲料成分差不多(去掉糖分),加入了一些常見的電解質的點滴說成:
這瓶點滴摻了 Sodium、Potassium、Chloride,對你的 Blood Pressure 有提升的 Benefit。
他的「醫病溝通」一定會被打零分,因為講了跟沒講也差不了多少。

有句前輩的名言說得好:「專業是用他聽得懂的語言,讓他理解原本不懂的事情」。人們天性喜歡和「跟自己一國」的人在一起,而不傾向親近講一堆聽不懂的東西的人。所以,除非想要交到一群一樣裝模作樣的人,我個人建議還是把話講得淺顯易懂些。畢竟,贏得新朋友,要比顯得「有面子」、「比較高級」實際多了。

所以,假掰的第三個壞處,就是「失去友誼」。


壞處三、假掰,讓我們失去可能的友誼




人生最大樂事,莫過於透過分享自己的長處,來結交益友,相互交流,激盪火花,創造機會。但,如果我刻意用假掰顯得自己很了不起,疏遠自己和人們的距離,我很有可能就在沾沾自喜中,失去一段可能綿延一輩子,甚至無限增值的友誼。靜心一想,這豈不太傻了嗎?

就像我讀到「醫學系」又怎樣?充其量就是比較會考試罷了,有什麼資格「顯擺」?醫學的初衷就是要解決人們的健康問題,那我為什麼要用專業術語把他搞的晦澀難懂,然後病人在疾病前毫無概念時,責怪他們「不做功課」?

如果要說人生有什麼鐵則,我想「與人合作」無論在哪個國家均一體適用。所以,一切降低合作門檻的行為,我們都應該練習、練習,再練習。假掰?這種中古世紀貴族用來顯現自己跟平民階級落差的過時作法,就讓他走入歷史吧!


結語:假掰不是罪惡,但須因地制宜


最後,還是要為假掰這種行為說句好話 —— 我們不是不能假掰,因為適當的假掰,就像食物裡面加點辣椒粉一樣,能夠在社交場合提升氣氛,輔以自嘲,更具風味。但就像天天搞笑讓人家覺得「不正經」不太好,天天假掰也會讓人覺得如上述般地臭屁、有距離、不想親近。

這不是一門容易掌握的社交技巧,所以保守如我,在能有把握之前,還是會盡可能把難懂的事情搞得簡單些。至少,我能得到一個「恍然大悟」的喜悅眼神 —— 這不就是我們跨界學習,並持續分享的動力嗎?






覺得這篇文章有用/有趣嗎? 請按讚或分享; 
或者對於「假掰」有任何疑問或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版留言。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百問宣澤 (1):你怎麼有空參加活動?


作者:李宣澤

昨天因許景泰老師的邀請,在 Dreamer 38 參加華妟時尚舉辦的「繽紛璀璨來時路,她們在時尚業的日子」講座時,我一如往昔地認真筆記,QA 時間第一個舉手自我介紹,然後照著筆記問問題。結果下課後有同學就過來問了我一個很經典,我也總是不斷被問的問題:

「你真的是醫生嗎?你們不是很忙?怎麼會有時間來參加這種跟你本業無關的活動?」 


說實在,我相信這種到處學東學西的怪咖,本人絕對不是第一個 新思惟集團就很多。但因為被問的次數實在兩手兩腳加起來也不夠數了,我想,因應最近「系統化」的潮流,也應該給大家幾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不然老是用「因~~為~~~愛~~~~」來打發?實在有夠沒誠意的啦。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版型」是什碗糕? 不是看大小就好?





作者:李宣澤

最近看了不少男裝穿搭的書籍和網站,但始終對「版型」這個常見卻又似懂非懂的名詞始終搞不清楚,也嘗試問過一些朋友,但得到的答案不外乎「衣服的樣子」、「衣服設計的樣式」這種籠統的答案,有問跟沒問也差不多。

但兩天從忠孝敦化走到忠孝復興站時,我突然靈機一動 ── 如果不熟悉的事物(衣服)能用熟悉的來比喻,是不是會更好理解呢?畢竟不同產品的「設計」理應跟隨相似的邏輯。

所以,我決定以「玻璃瓶」當作衣服,可伸縮自如的......不是橡膠,而是「菜瓜布」當做身體,試圖理解版型究竟何許物也。以下是我個人的思考模式,如果有誤,還請專業設計師指正啊!

醫院隨筆:窗與幸福



【醫院隨筆】窗與幸福

來往病房間的空檔,我總是喜歡在窗邊多站一下,欣賞鵝黃色的陽光灑在一棟棟高低不齊的公寓頂樓,還有一塊塊漆成紅色綠色,甚至淡紫色的鐵皮上。

耳朵聽不到隆隆車馬喧囂,只有冷氣出風口嗚嗚嗚的低頻,配著窗景,襯托出一種引人遐思的靜謐。

曾經,我也感慨醫師工作「享受陽光卻遙不可及」,但不知不覺,居然也漸漸接受了——一天超過10小時待在帶著淡淡消毒水味的冷氣房,不管夏天冬天晴天還是雨天。

你說這很不健康?摸摸變乾的皮膚和三不五時就得灌溉的嘴唇,我不由得點頭認同。但,這就是工作的常態,即使貪戀陽光的溫暖,該待哪裏,還是得乖乖遵從。

於是,窗,就成了小小醫師的大大奢侈。我不喜歡,但,學著習慣。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上帝,我想要公務機乖乖啊




#醫院隨筆 作者:李宣澤

【上帝,我想要公務機乖乖啊】

值班最讓人傷腦筋的,不是一直很忙,而是「一下子很閑,一下子很忙」,而且時間無法預料。

就拿今天來說吧,我從六點鐘吃完晚餐到晚上九點半一直都沒什麼大事,除了偶爾開條藥膏之外,還能夠在網路上和人聊健身的計劃。

可ㄧ過了九點半,要換紗布的病人回來了,開安眠藥的要求來了,樓下急診兩床病人也不知道為什麼選擇在10分鐘內同時入住⋯⋯回過神來,已經十二點半。

回到值班室,讓自己慢慢「關機」,回復情緒準備進入睡眠,12點50,電話又響了,這次是一個洗腎中的病人懷疑心臟有感染突然發燒,但該有的檢查、治療早就安排或者進行中,只是因為本來發燒時要給的退燒藥沒繼續給,體溫就又飆到 39 度。

因為沒什麼額外可以做的,我也只能按照之前的醫囑再給他退燒藥。如果我已經睡了卻在半個小時之內被叫起來,想必那個感覺不是很好⋯⋯這樣看來,今天忙到十二點半,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其實這樣的工作量,真的還好;但對睡眠的干擾?我想就不是單純用「時數」可以估量的了。事實上,就算凌晨一點,兩點我們成功入睡,三點四點五點會不會又來個緊急電話?甚至要急救壓胸全體總動員?沒人知道,所以我們永遠都是「淺眠」,很難等到進入有效恢復體力的「深度睡」。

那想好好睡ㄧ覺怎辦?沒辦法,只能祈禱,信阿拉基督還是釋迦牟尼佛都好,拜託他們讓公務機一晚別響,我們或許就能帶著微笑——而非黑眼圈面對明天的太陽。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需要值班的醫師朋友,請給他們的撲克臉多一點的體諒與耐心⋯⋯特別是值班「隔天」,他們拖著因睡眠剝奪而疲憊的心靈與身軀回家之後。因為,一覺天明,對住院醫師來說,真的是寧可花錢都買不來的奢侈。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取悅別人很好,讓自己「好取悅」更重要



作者:李宣澤

市面上教導人們「讓對方對自己心生好感」的書籍很多,從搭訕要先說「你好」還是「不好意思」、請客要怎麼樣偷偷結帳不被發現,到西餐應該要先拿大叉子還是小叉子、紅酒應該假掰地聞一聞還是大方含進嘴裡嚐一嚐,無一不在試圖讓我們在覺得重要的人心理建立一個好的印象,不管未來是要做生意還是做朋友,都能積累更多「籌碼」。

不過,取悅別人是很重要(尤其對每天都在賣東西的業務朋友來說更是如此),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別人希望的,其實是一個「好取悅」的朋友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男人的品味,看哪裡?


【請益】給女性同胞的一個問題請問:你們想判斷「一個男生衣著有沒有品味」的時候,「第一眼」會看哪裡?感恩!(可以是細節,也可以是整體概念,沒有限制)#穿搭 #品味
李宣澤貼上了 2015年11月4日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我想回家!但 ...... 唉



以前想逃,只是基於一個對「健保下的醫療制度」的可怕「想像」;值完一個地區醫院的內科班之後,我改變了想法。

是的,這回心中浮現的「想逃」,不再是個不著邊際,可能說出來連家人都說服不了的藉口,而是有著全身的疲倦,和明明沒喝酒卻記不得昨晚做了哪些事情的失憶做見證。

就拿昨天的例子來說吧:我從下午五點吃完晚餐之後──事後回想很慶幸先吃了晚餐,否則根本沒時間──就接連不斷在六樓、八樓、九樓之間上上下下,接入來自急診的病人。病人很多嗎?如果數字上來看,其實也就五個,應該還好吧?

但實際上工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到第三、第四個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搞不清楚自己前兩個到底是因為發燒還是因為咳嗽住院?

護理師打電話來確認醫囑的時候,我才驚覺,為什麼人家說值班醫師的診斷自己要再確認過一次 ── 廢話,星巴克買一送一大排長龍的時候,咖啡品質都會變差了。

我就一路從晚上五點忙到十二點半,中間除了買一杯咖啡之外,都在各個護理站之間穿梭。大大小小的雜事 ── 鼻胃管、改飲食醫囑、某某病人抱怨要安眠藥才睡得著‧‧‧‧‧‧不知不覺我做事越來越仰賴直覺,越來越沒有餘裕認真思考。Come On!我白天已經從早上八點工作到下午四點半了,不是輪三班制睡得飽飽來上工唉!

連想要回個簡訊給女友都沒有心力。所以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有老婆有小孩的內科醫師,值班時到底怎麼處理糾結的情緒?

而一點鐘終於睡著後,還算有睡到──我總共被 Call 醒了三次:

第一次,凌晨兩點,原因忘記了;
第二次,凌晨三點,是病人要安眠藥;
第三次,清晨五點鐘,則是有個肝硬化的毒蟲要求打止痛藥。

原本以為忙碌的夜晚加上剝奪的睡眠,就已經算強度頗高的值班了,沒想到護理師學姐說:

「你這算幸運的!如果當天晚上沒有配值班的專科護理師,可能連睡都不用睡。」

我看著這個月的班表,接下來六次值班有三次沒有專科護理師幫忙,臉都綠得像青花菜了。

說句殘酷的實話,如果一位醫師晚上連斷斷續續的睡眠都沒有,我可以很大方大聲地承認,隔天上班我一定會變成完全無法思考,只會憑本能做事的行屍走肉!起笑喔,上班→值班→隔天繼續上班,這麼長的時間(30小時)光是罰站都讓人受不了,何況要走來走去要換紗布要想診斷要寫病歷紀錄.......

而且,當我們已經累了一個晚上,發現隔天沒法休息,要做的事情和「前一天」(通常不會意識到是前一天,因為都沒離開醫院,時間觀念還會停留在前一天,星期幾都會搞不清楚)差不多甚至更重,真的會很想裝死.......

但這就是現有的醫療制度,人力不足,當有人休息、下班,就得有犧牲健康和家庭的醫護人員輪流 Cover 這個「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地方,沒辦法,太便宜了,掛號一次幾百塊,幹嘛不來用一下?

昨天就有床病人,住在廈門,居然大言不慚地說「我看病都回來台灣」,然後明明只有輕微的咳嗽跟「恐慌症」──「我沒有醫師在身邊會頭暈」──就要求急診讓他住院。結果急診抽血後懷疑有肺炎,就用了很強(但副作用也大)的抗生素送上來住院,他的狀況好到我幾乎不知道病歷要怎麼寫,但就是有這種人,覺得醫院比家裡好住,反正回台灣就來享受一下。

誰知道搞不好本來沒病,住院感染什麼奇怪的東西,要知道醫院是很「髒」的啊!

無奈,健保加上天殺的醫院評鑑制度下,醫護人員變成最沒有決定權的一群。我真沒想到,為了維持醫院的營收和「不被投訴」,將病人收住院的標準規範都變成屁。只要有健保,再加上不敢得罪病人的地區醫院,要養出一批批慣病人根本是制度下的理所當然,就跟開在大陸的吃到飽餐廳一樣,希望用道德約束大家「愛惜食物」?作夢!

今天我很幸運,有睡到覺,還活著能把這沉重的現實和大家分享。我不曉得這樣一個夜晚,你覺得多少回饋算「值」?我只知道,這種生活我絕不願過一輩子,就算一個月給我三十萬,恁爸也不幹。

四大皆空的種子,從 PGY 就開始埋下,這就是現狀。我好累,我要去睡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