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1個病人,1個實習醫師,1個有關善終的啟示 [極長,慎入]

看著明天一小時之內就可以抽完的晨血
聽著大夜值班室的寧靜
想到接下來不用帶著公務機的生活
反而,不禁失眠了












這一年來,真的發生了好多事情,
覺得自己一年內的成長似乎抵過六年,
好的,壞的,回頭看來都讓自己從幼稚變得成熟「一點」,
而實習醫師最後的三~四個月,又好似抵過前八個月的歷練。
也許是因為在內科有更多的機會來磨練醫學知識的充實度,
又或許是有更多機會來琢磨醫病關係的親疏拿捏,
什麼是視病猶親?視病猶親猶非親?
這些七年前為了台大醫學系面試而滾入腦中的字眼,
突然變得又深刻而又有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強烈。

就在即將「登出」的前一週,
我一口氣在週末接了三床新病人,
除了原本就有一床預計進行食道癌分期檢查的病人,
其他兩個阿嬤(無獨有偶,兩個都又怕痛又開朗)
其實本來都以為只是來做做小檢查,
週三之前就可以出院。

殊不知,其中一個阿嬤做了胃鏡、大腸鏡找不到出血點,
電腦斷層一照,居然在膀胱旁邊發現了一個腫塊,
後續做了從上面、從下面進去的小腸鏡,也都未能找到病灶,進行採樣,
正打算出院再回外科的門診追蹤,
今天晚上卻又發了小燒,
本想在登出之前把阿嬤送回桃園的家中過端午,看來又得拼一下。

另一位,講起來真的令人有點難過,
原本只是在後腹腔發現一包「水」,想說來台大用內視鏡抽一下,
三天兩夜就要出院,
沒有想到,一抽,抽不出來!?因為都是硬的!根本沒幾滴水?
核磁共振一照,娃,不得了,一顆比拳頭大惡行惡狀的腫瘤,
就黏在胃的正後方,還順勢壓到了脾臟胰臟大腸。
連腹膜都有些癌細胞「掉在上面生根」,想切也不好切。
(換言之,這個首次發現的腫瘤,已經大到「藥石罔效」了)

阿嬤的家庭成員都很盡責,大家都是輪流來照顧、陪伴,
腫瘤科醫師也完成會診陳述化療可能成效有限後,
大家也決定讓阿嬤接受西醫以外的輔助治療,
於是決定提早在明天週六出院,不化療,也不手術。
家人很感謝我對阿嬤的支持與幫忙,
在長榮工作多年的媳婦,還特地從飛機上帶了一大包HELLO KITTY的餅乾,
拜託我分送給護理同仁,感謝大家的辛勞。
拿著一大袋滿滿的零嘴,
想著自己可能是最後一次看到這位阿嬤的笑臉,
我的心裡,不禁滿滿的惆悵。

醫學這一行,是不是就是這樣?
病人來來去去,過過往往,
不知道他來的時候帶了什麼,
一旦發現是顆「炸彈」,
不但要用好的適合的方法告知病患,
還要懂得怎麼「拆」,
一旦不能拆,還要學怎麼告訴病人「不能拆」,
因為硬拆會有危險,所以應該怎麼跟炸彈相處云云。

之前很幸運,大六和實習醫師時,都能選擇到台大家庭醫學科安寧病房實習,
無獨有偶,服務學習時,也到過安寧病房服務病友。
後來當了實習醫師,經歷了無數次的急救、壓胸,
親身感受到肋骨在自己手下「啪」「啪」斷掉的觸感和聲響,
見到急救失敗後,家屬奔進病房,跪在插著管子,渾身血漬,沒醫沒褲,仰天張嘴的亡者身邊,嚎哭、認錯、道歉、禱告,
對於傳達「善終」的重要性,真的有很深、很深的使命感。

「如果是我自己的家人,我 絕‧對‧不‧會 讓他用這樣形象死在病床上」

每次看到上述的畫面,內心的波濤就會發出這樣的狂吼。
(補充,上述兩個阿嬤,雖然都還不到臨終,但這次住院,因著這樣的心情,我也已經跟他們的主要照顧者提過DNR的重要性,希望真的對她們會有點幫助)

也許未來,我不一定會成為安寧專科的醫師;也許永遠,我都沒辦法陪每一個照顧過的病人走到最後,但是只要我曾經進入過他的生命,他的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他的善終,他在面對癌症、面對臨終最害怕、最矛盾、最故作樂觀堅強卻六神無主的歲月,我都一定會努力,帶著他簽下最適合他,也最符合他意願的臨終急救計畫 ;提醒他(她),要提早完成人生還想做的事、見見還想要見的人;鼓勵他(她),及時地對珍愛的人道愛、道謝、道歉。最後,支持他(她),在他(她)決定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當下,能夠心靈寧靜地帶著微笑與家人道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issue/gooddeath/how2.jsp
 — 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