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宣澤
轉職障礙三、高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就是先前已經付出的「投資」── 金錢,時間與心力都算。
金錢方面,醫學系的學費雖然比一般學系高,但相對於國外的醫學系已經低很多,為了避免「得了便宜還賣乖」,不再贅述。
最關鍵的沉沒成本,還是時間和心力。醫學系要讀七年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這七年就算養成了嗎?還沒呢!在上集有提到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至少還要花上五到十年的時間。曾有人開玩笑說過:「即使升上了主治醫師,都還是隻菜鳥」,顯示醫師養成過程真的是曠日廢時。
而在每個階段除了工作經驗,會累積極大量的醫學專業知識。這些經驗和知識可不是上課就能得來,而是得利用超長的工時以及下班後持續的自我進修才能換到。但殘酷的,由於這些知識不屬於「可轉換技能」,在別的領域沒辦法創造收益,因此每多花一天工作、讀書,就是在「轉職的時間與心力沉沒成本」上面,多加一塊錢。
這跟謝文憲憲哥提過他「人生兩次轉職,表面上三份不同工作,其實都跟『銷售』有關」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銷售」屬於可轉移技能,所以不會添增轉職的沉沒成本。但怎麼幫病人放心導管......你說這個技能要怎麼轉移?我實在想不出來。
所以談到醫師為什麼不轉職,很多前輩們會說「我只會這個,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
能不能跨界學習第二專長只是其次,關鍵是沉沒成本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