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RCHIVE      回首頁      LEARN       FEEDS

顯示具有 轉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轉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不爽不要做? 醫師轉職障礙之我見(下)




(上集:不爽不要做? 醫師轉職障礙之我見(上)

作者:李宣澤







轉職障礙三、高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就是先前已經付出的「投資」── 金錢,時間與心力都算。

金錢方面,醫學系的學費雖然比一般學系高,但相對於國外的醫學系已經低很多,為了避免「得了便宜還賣乖」,不再贅述。

最關鍵的沉沒成本,還是時間心力。醫學系要讀七年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這七年就算養成了嗎?還沒呢!在上集有提到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至少還要花上五到十年的時間。曾有人開玩笑說過:「即使升上了主治醫師,都還是隻菜鳥」,顯示醫師養成過程真的是曠日廢時。

而在每個階段除了工作經驗,會累積極大量醫學專業知識。這些經驗和知識可不是上課就能得來,而是得利用超長的工時以及下班後持續的自我進修才能換到。但殘酷的,由於這些知識不屬於「可轉換技能」,在別的領域沒辦法創造收益,因此每多花一天工作、讀書,就是在「轉職的時間與心力沉沒成本」上面,多加一塊錢。

這跟謝文憲憲哥提過他「人生兩次轉職,表面上三份不同工作,其實都跟『銷售』有關」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銷售」屬於可轉移技能,所以不會添增轉職的沉沒成本。但怎麼幫病人放心導管......你說這個技能要怎麼轉移?我實在想不出來。

所以談到醫師為什麼不轉職,很多前輩們會說「我只會這個,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

能不能跨界學習第二專長只是其次,關鍵是沉沒成本真的太大了。

不爽不要做? 醫師轉職障礙之我見(上)






作者:李宣澤

自從八仙塵爆事件以來,醫師過勞的討論難得地能夠攻佔媒體版面 ── 也算是一種讓人苦笑的意外收穫吧?但有趣的是,網路上也開始出現這樣的討論串,而且討論還相當熱烈,三天內爆出超過 3000 則的評價與 30 篇以上的回文,甚至釣出了神隱已久的「PCMAN」。




不過,我覺得可惜的是,多數回文流於情緒化,對爭取民眾的支持幫助有限;不然就是只講到了一部份原因,沒能對「醫師為什麼很少不爽就不做了」這件事情做出很好的解釋。恰好最近在思考生涯規劃,決定將自己認為的 5 個原因寫下來拋磚引玉,如果有遺漏的,還請各位前輩補充。這 5 個原因分別是:高而穩定的薪水名聲與個人期待(以上兩點可合計為「高機會成本」)、高沉沒成本高工作成就感以及家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