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芳醫院心臟內科總醫師 李宣澤
前言:為什麼我們需要學怎麼發會診
什麼樣算ㄧ個好的會診?這得從最基礎思考起 ── 什麼時候我們會需要會診呢?通常是我們已經針對病人排了一些檢查、做了一些基於鑒別診斷後的處置,但是病人並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療效,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好奇說:是不是我們的診斷錯了、該排的檢查還沒有排?或者根本搞錯了治療方向?於是我們就有了找人諮詢的需求,期望找更資深的次專科醫師或者其他醫事人員來幫我們做鑒別診斷,或者治療方針和項目的調整,這是會診誕生的邏輯。
所以一個好的會診,應該要能清楚的告訴被會診的對象我們已經做了什麼,過程中發生了某些事情(過去),以及 我們為什麼 (現在) 找對方來幫忙,希望他協助/指導我們 (未來) 做些什麼?。這個「過去、現在、未來」的架構,就是構成一個好的會診的最重要的指導原則,缺乏當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可能會讓人覺得這個會診過於隨性,而由於好的答案來自於好的問題,如果問問題的人很隨便,那回答的人很隨便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要想得到有效的會診回覆,我們一定要學習發出一個好的會診。
在了解如何發出一個好的會診之前,我先給大家看一些「我個人認為沒有那麼好的」會診的案例,大家可以思考看看 ── 如果你是被會診的醫師,看到這些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及為什麼我認為這些會診是不夠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