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截至目前,這堂課我只完成了一半,但因為感觸實在太多了,還是決定先把心得打起來再說。
為什麼會很有感觸呢?實在是因為《專案管理啟蒙課程》內提到了好幾個在專案管理界基本到不行的觀念,卻徹底解決了我長達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已經一年多的困擾。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純粹因為一篇文章而好奇到決定初探的領域,竟然如此實用......而我卻連了解都沒了解過!
難怪人家說,「未知的損失最大」。
好就好在,趕在最後一天暫時忘卻經濟壓力,報名成功,為人生開了新頁。趁著感受正熱,來跟大家分享三個刻骨銘心的重要思維......以及令人起雞皮疙瘩的慘痛教訓。
收穫一、要交出去的東西是「名詞」,相對的行動是「動詞加上受詞」
為什麼對這句話很有感覺呢?看看我在EVERNOTE的代辦事項清單就知道了:
理想的狀態是:每一則筆記都是一個名詞(工作包),打開筆記之後就會知道要做哪些工作(任務,動詞加上受詞);要不然就是所有的筆記標題都是工作,一看就知道要做什麼。
但我的工作清單名詞、動詞混雜,所以即使是自己列下的內容,第一時間檢視還是覺得「亂」──當然,完成任務的機率自然降低。
如果能將「要交出去的東西」和「行動」區分開來,落實到工作清單的制定,一定能更簡潔明瞭、更能促進工作效率,這點,是之後要慢慢思考的。
收穫二、交付成果必須是「名詞」且能「量化」,否則無法驗收,雙方都難過。
老師在台上講到這點時,我點頭已經不是搗蒜,是在磨蒜。最近新工作上任,試圖釐清老闆和承包商之間長達接近一年的恩怨情仇,發現會出問題,就是因為工作沒有訂「時限」,成果也沒有客觀的標準,所以雙方最後才會在驗收有無、工作成果的主觀認定出現落差,導致信賴關係低落。
朋友私交,偶爾給人方便,不要事事界定清楚,倒也無礙;商場上,銀貨兩訖乃天經地義,當「貨」不再是一箱蘋果、一籃青菜,而是「美」、「質感」、「服務品質」等無法直接量化的形式,就更需要事前的溝通和定義。
寧可先麻煩,也不要事後兜不攏,歹戲拖棚,苦也。
收穫三、專案是為策略服務的,沒有策略就沒有專案
因為今天學的是「專案管理」,所以趁著下課,我向老師請教「如何設定一個有效的行銷專案」。沒想到,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
行銷最關鍵的是先找到目標客群,了解他們(策略、戰略),然後才有後續的專案(戰術)。
對啊!銷售最關鍵的,是要找到需要產品的人,然後針對這些人制定合適的行銷方案、選擇合適的廣告平台及管道。在沒有了解準客戶的特性,甚至連準客戶都沒有設定,就發動行銷專案,「就像把軍隊開出去,卻連要把村莊直接佔領還是包圍都搞不清楚,怎麼會成功?」
我一不小心,因為心急掉入了銷售的陷阱,差點忽略了銷售的本質,好險,好險!果然多問問題總會有意外的收穫,保持好習慣,當個好奇寶寶,讚讚讚。
明天繼續上課,鐵定還會有許多收穫,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