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學員心得】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樊乃嘉醫師)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同意編輯、授權。

作者:樊乃嘉醫師





前言:為什麼想要參加「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會參與這次的活動,主要是受這個主題「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所吸引,對於寫筆記並不陌生的我,卻始終有種演講筆記雖沒有記很多,好像也有記到自己覺得的重點,但好像都沒有用到的感覺。針對這種「感覺」,我仔細想了想,那不是感覺,而是事實。因為常常沒有針對演講後所吸收到的東西,有效率的整理,進而有所行動。


收穫一:讓筆記和生活產生交集

課程中,誠如宣澤所說,一場演講能帶出一到兩個行動就很好了。這個觀念真的讓我重新思索學習許多新事物上,我們是否每樣事情都要做到所謂的「完美」,而這個「完美」若只呈現在「筆記上的完美」,那我們不禁會想要問自己:

我們去選擇每場演講的初衷是什麼?

是為了有漂亮的筆記?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

又或是想要有新的思惟,有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才去聽演講呢?

當自己弄清楚為什麼,問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時,才能依據問題來學習。如此,應該可以避免時常有種「這演講講得不錯,但好在那裏卻說不出來」的狀況。當我們對講者的某些內容有所感動時,記錄下來,再依據這些感動,想出至少一個行動。有了行動,才可能將我們所聽的演講與我們的生活發生連結,而不再是筆記與生活兩條平行線的人生。


收穫二:It's not the HOW or WHAT, it's the WHY

我很喜歡這次所提到的一個理論,叫 「Golden circle」,以「Why」為內圈、「How」為中層圈及「What」在最外圈。我把這個理論套用在我們的社會上,多數人都會強調自我所擁有的資源(what),如:我有多少資金、人脈或我有多好的學歷等;一部分的人會去想如何去串聯這些東西(how),以得到更多的便利性及利潤。

最後,最小部分的人則強調「世界的需要」或「理念」(why),當這些目標確認後,所有資源串聯整合的方向會導向這個目的,順帶的,會出現好的產品、政策或建設。  

這是應用在社會上或商業上,但用在人生呢?我也覺得非常適用,例如:常常問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去使用現有或目前沒有,但可以去學習,好幫助我們達成人生的目標?最後,身邊出現了「產品」。

這些「產品」可能不是我們一開始就知道是以這樣的型式出現的。所以,這意味著,以why為中心出發的思惟,雖會面對層層失敗,但跟以what作為出發點,其解決問題的想法及資源運用的方式不同,最終結果也不同。


收穫三:柔軟的心,能幫助別人和自己成長

回到演講筆記來說,我覺得另一個有趣的挑戰,是宣澤上課所提到的「無劇透影評」的心得寫法,也就是常看到的「無雷的影評」。好處是,若我們想分享所學,想對人有所啟發但又不想剝奪別人學習的樂趣,這就是值得練習的方式。

對人想要有所啟發,就代表著必須有更柔軟的心,體察別人的難處,從而想出方式讓別人有更好的學習方式。


結語

參加李醫師的「演講筆記實戰講座」,我想不只是學習如何做演講筆記,也讓我再一次提醒自己人生的初衷是什麼。學習對自己問「Why」,不論做任何事——因為別人會買單的,永遠是「Why」,而不是「What」。



【工商服務時間】

想和李醫師(李宣澤)一起學習如何做出又快又好的演講筆記嗎?請點這裡更新:5/13、5/27已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