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旅咖啡西湖店 |
當然,我喜歡綠色牆壁加上木質的裝潢和餐具,也喜愛鼓勵人們久坐的經營哲學,以及新鮮健康的食材與烹調方式。但誠實地說,我到覺旅兩次用餐,都剛好點到不合自己口味的沙拉(因為我吃得很清淡,所以第一次的「美乃滋」,第二次「蜂蜜芥末醬」對我來說,口味都偏重)......
琳瑯滿目的新鮮食材,讓人看了都要流口水啦! |
且一如多數人的經驗,到覺旅用餐,常必須等上20分鐘甚至更久,對消費者也是挑戰。所以,綜合以上條件,我對覺旅應該最多到「喜歡」,而不至於如此「鍾愛」,甚至感到「如果連面試都沒嘗試,絕對是人生一大憾事」的程度才對啊?
來覺旅用餐,一定要帶本書「邊等邊看」。 |
但睡到一半,我突然有了答案:那就是「人的熱情」。
什麼叫做人的熱情?
所謂人的熱情,指的是一種「店員真的把你當朋友來對待」的那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大聲而真誠的歡迎光臨、身體微微前傾15度的詢問、以及可能不「標準」但讓人溫暖的咧嘴而笑,這些都讓我感受到「覺旅跟其他餐廳不一樣」、「我絕對要再來」!
而這種「熱情」,無法依靠SOP(標準作業流程)創造出來。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某些航空公司的空服員,以及對岸某些以「服務」聞名的餐飲業 ── 在此聲明,我不是說他們不好,事實上他們的服務也很令人驚艷、讓人有非常好的旅行和用餐體驗,那種「尊榮感」絕對遠超過還得自己把使用過的杯盤端去回收的覺旅......
但,那種「當大爺的爽」,和在覺旅感受到的「朋友的體貼」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把所有細節都考量完全,顧客只要坐在那邊享受就好;但覺旅邀請顧客「參與」整個用餐體驗,從餐點的製作、享用、回收,只要我們願意,覺旅信任顧客,可以完全讓我們自己來,享受那種「在朋友家開趴(Party)撒野」的樂趣。
如果覺得看不懂上面這段話在說什麼,可以觀賞這個短片。我實在無法想像,台灣真的有一間能夠讓客人在未經監督之下,自主「找零」的企業。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獨特信念?
《我們共同設計了覺旅咖啡陽光店》
by 全體覺旅咖啡陽光店設計團隊
所以,我會想去覺旅,就是因為我相信我在這間店裡面,可以放膽地笑、大聲地打招呼、並且開心地與顧客交朋友 ── 不會有人告誡我要「謹守分界」或者「不要隨便把聯絡方式留給客人」。然後,享受那種老闆、店員、顧客大家都敞開心胸,一起嘗試新事物的感覺,不管是在餐飲、制度,或者經營模式。
這種「自在」,遠超過金錢的誘因和通勤的限制,讓我覺得一定要來這裡工作(至少面試),並且把這種獨特而令人激賞的的人際關係和經營理念,帶回相對階級嚴明、重視上下尊卑,而且在健保制度下與病人關係漸趨惡劣的台灣醫界。
我一直相信,台灣的醫病不互信,甚至醫療體系內部的不互信,已經不是能夠仰賴金錢、福利、獎懲、甚至法律所能解決的了。當醫師工會理事長蘇清泉可以在媒體前影射同在一條船上的臺大醫院像中共一樣「活摘器官」、神經外科醫師努力救治車禍病人卻被判賠比肇事者更高的金額、知名演員黑支在急診室以「孝順」為名毆打醫師、心臟外科醫師犧牲家庭提高工作量卻得不到應有的報償......在在都顯示,台灣醫界必須引入新的思維,才能突破這種內憂外患的困境。
《有你關懷,台灣醫療不沉默》
陳畊仲 (Ken-chung Chen) @ TEDxTaipei 2014
不敢說自己有多大的力量,能夠扭轉乾坤,但,誠心期盼有一天,自己能創造一個如心臟外科楊智鈞醫師所說的:
「醫生和病人不是敵人;醫生和病人是『朋友』,攜手共抗名為『疾病』的敵人」
的理想世界。就算不能是整個台灣,也至少從一間小診所開始,讓醫生和病人藉由走上「治療」的橋梁、用「服務」牽起雙手、以「熱情」建構互信,成為彼此人生路上的靠山。
我是這麼想的,那你呢(笑)?